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绿水青山”扮靓转型底色 江苏贾汪走出“金山银山”生态路

  “我十分牵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党中央投入大量资金解决棚户区和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问题,很有必要,也很值得。”——习近平,2018年9月28日

  在新时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图谱中,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是一道关键的大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这一问题,近年来先后多次赴资源型地区调研,并就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国办发〔2021〕17号),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上榜“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转型成效突出的地方”。自2018年以来,贾汪区的这项工作已连续三年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

  近年来,徐州市贾汪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旅游旺区、文明兴区”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固生态、兴产业、惠民生,交出了新时代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贾汪答卷。

  重塑绿水青山补上生态欠账

  贾汪区紧紧抓住资源枯竭地区生态突出短板,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一城煤灰半城土”蝶变成“一城青山半城湖”。

  综合整治,治出发展空间。创新“村庄异地搬迁、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地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五位一体综合整治模式,通过搬迁换地、治理造地、复垦平地、生态修地、充填造地等举措,建起潘安湖、解忧湖、龙吟湖等湿地景观1.5万亩,再造耕地7万余亩,置换建设用地指标2万余亩,增加了有效耕地,优化了生态环境。潘安湖已被誉为全国采煤沉陷区治理的典范和标杆。

  荒山绿化,绣出绿色森林。先后开展两次“向荒山进军”工程,在283座荒山秃山石头山上见缝扩孔、扛土栽苗,全区森林覆盖率从15.4%提高到32.5%、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让“石头山造林”从不可能变为现实。大洞山荒山绿化工程成为全国石灰质山体绿化造林的样板工程。

  畅通水系,建出水韵新城。开展河湖“两违三乱”治理250项,治理城区黑臭水体4条,常态化开展三级巡河护河活动,完成潘安湖片区水系连通工程,持续开展京杭大运河贾汪段水域环境治理,涵养流域生态,打造绿色长廊,重现绿水绕城、人水相依风采。

  重聚转型动能补强产业弱项

  贾汪区坚决摒弃跟随发展理念,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落后产能淘汰中赢得了加速转型的宝贵空间。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坚定不移推进五大行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累计关停拆除81家钢铁、焦化、水泥等落后产能企业,削减焦炭产能580万吨,退出炼铁产能407万吨、炼钢产能336万吨,以对应减少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减少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00亿元,减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亿元,减少财政收入12亿元的代价换来了发展空间、换来了环保容量。

  在现代产业培育中激发出提档升级的强劲动能。坚持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大力实施工业经济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百亿产业、千亿贾汪”计划纵深推进,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不锈钢、电子与ICT、绿色建材等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形成了传统产业蝶变升级、主导产业提质扩容、新兴产业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在特色平台打造中积蓄起追赶超越的强大势能。突出科技引领、创新赋能,注重亩均效益、要素集聚,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多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专业平台,错位发展、特色取胜成为贾汪产业发展的鲜明特点。徐州工业园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竞争力连年进位,贾汪高新区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潘安湖科教创新区正由发力聚势向聚人兴产转变,“‘贾’如你来、难以‘汪’怀,投资贾汪、业兴家旺”的营商品牌持续擦亮。

  重建美好生活补齐民生短板

  贾汪区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增进民生福祉,实现由陈旧矿区到幸福家园的转换。

  改善居住环境,刷新城市颜值。大力开展采煤沉陷区村庄搬迁工作,建成15个采煤塌陷搬迁集中居住点,塌陷地1.2万户4.73万名群众出棚进楼、喜迁新居。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建成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特色田园乡村、48个美丽宜居村。2020年7月,成功承办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会,该区经验做法广受好评。

  完善路网体系,做强城市功能。大力构筑“七纵七横”交通格局,加速推进市域(郊)铁路S1号线建设,实施区域综合交通“321”工程,全区30分钟融入徐州主城、城区20分钟通达所有乡镇、全区10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加快实现,贾汪正加速融入徐州“30分钟经济生活圈”。

  创新基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聚焦党建统领、德治先导、自治基础、法治保障“四位一体”,发挥乡贤工作室、大老执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创新开展“十必联”群众工作法,真正做到了“贴近群众需求,在服务群众中凝聚和引领群众”,央视《新闻联播》对该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报道点赞。

  目前,徐州贾汪正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克服惯性思维,跳出路径依赖,摆脱低端锁定,巩固生态治理基础,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奋力开创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徐报融媒记者 柳喜峰 蒋新会)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12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