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邳州市的炒货史源远流长,在民间具有浓厚的文化基础,尤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和经济实惠著称,已享誉大江南北。特别是近几十年的炒货创业历程,走出去的4万多干炒大军占全镇总人口的58%,也占据着全国近15%的市场份额。而徐州邳州炒货的发源地——邹庄镇又被誉为“炒货人之乡”。
近年来,江苏徐州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邳州炒货”产业,引导、扶持邹庄人作为“邳州炒货”品牌多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实现了从“炒货人之乡”向“炒货产业之乡”的华丽蝶变。
一铲一锅的“街巷经济”催生了炒货大军——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邹庄人结伴而行,或独身闯荡,“浪迹”天南海北,叫卖于异乡街巷。从第一批8人到上海卖炒货开始,之后几十年里,亲戚带亲戚、邻居带邻居,外出炒货的热潮形成了。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某个角落,或在百千里之外的街道,支锅操铲,开始出门在外的第一次干炒行当。租不起门面房,交不起租金,那就肩挑行走,叫卖四方,春夏秋冬,风雪雨霜,晒黑了肩胸,皲裂了脸膛,在风吹雨打的艰辛环境中,他们步履维艰,筑梦前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从苏北最北端走出的干炒第一代,凭着对梦想的坚定与执着,他们中许多打拼者苦尽甘来,赚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发展了几万人的炒货大军。
遍地开花的“店铺经济”打响了炒货品牌——
徐州邳州市邹庄镇党委、政府把炒货发展、壮大的关键点摆上议事日程,引导邹庄人排除扎堆外出的“人海战术”之外,还立下更重要的“老规矩”。邹庄外出卖炒货的人,在外面挣了钱就会带着自家的亲戚、邻居出去,根据自己的经验帮助新来的人选择店铺摊位,传授技术。在技术上很开放,新来的只要愿意学就传授。在资金上互相帮助,只要你需要便借给你,或原材料先赊欠给你。特殊的亲情、乡情关系,使他们在在经营上只有传帮带、没有竞争;新入行的学会技术,转身到别的城市或市场另谋发展,就算店铺临近,也会错开经营的品种,凝结出了感恩之情和抱团意识。互帮互助的亲情、乡情观念,避免了恶性竞争,也让邹庄镇的炒货大军得以几何式发展,遍布全国各地,现已有店铺一万多家。
融合发展的“产业经济”蹚出了炒货新路——
近年来,徐州邳州市委、市政府指导邹庄镇围绕把“小产品做出大市场、小店铺打造大平台、小品牌形成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集聚资源,大力推进“三园一店”建设,不断擦亮“邳州炒货”这一金字招牌。盘活闲置土地260余亩,狠抓项目落地,目前,邳州炒货种植园、产业园、电商园和邳州炒货品牌店这“三园一店”的战略定位,已付诸实施,初具雏形。
细化服务助推炒货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徐州邹庄镇党委、政府投资兴建的“中国干炒之乡”产业集聚区正深化“银政企”合作,实行“邳州炒货”一卡通服务,每年设立专项扶持贷款一亿元,以炒货行业为龙头,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培育创新链,带动珍珠花生、碧根果、吊瓜子等炒货原料种植业及高端炒货产品研发协同发展。其中,炒王牌电磁炒货机自行研发的多项新能源炒货机制造技术,正在申请专利保护。
加快贯通炒货一二三产融合,以“一粒瓜子实现三产融合”的战略定位,以“一铲一锅,香遍全国”的创业精神,和“炒足士气、炒大品牌、炒强产业”链式效应,实现“邳州炒货”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切实打响“炒货产业之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