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传动是徐州获得第三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徐工传动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实现徐州高端领域的突破,并以此带动全产业链发展,实现缺失环节“补缺”,薄弱环节“补强”。
近年来,徐州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营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良好生态,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激励、梯度培育、精准服务、标杆引领等措施,瞄准“专精特新”方向,积极引导和支持一批中小企业聚焦主业,苦炼内功,强化创新,逐渐成长为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打造在行业细分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小个头迸发大能量,小群体引领高质量发展。
分布呈“6789”四大特点
截至目前,徐州共获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制造业单项冠军)70家,其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小巨人”企业25家,省级专精特新产品企业2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量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在苏北地区遥遥领先。
这些企业创新能力强、细分市场占有率高、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的特点。
全市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含制造业单项冠军)2020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52家,占74.3%;10亿元以上的11家,占15.7%;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在10%以上的有29家,占41.4%;增幅超50%的有10家,占14.3%。已上市企业8家,占全市上市企业总数的66.7%,另有近四成企业有上市计划,发展速度领跑全市。
徐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呈现出“6789”的特点:超六成属于徐州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全省细分市场首位,近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高端工程机械产业领域,有6家是已获批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徐州重型机械、徐工基础工程机械等),同时徐州还储备了16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后备企业,这22家产品和企业贡献了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70%以上的销售收入;在晶硅光伏产业领域,有两家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协鑫硅材料、中能硅业),贡献了硅晶光伏产业销售收入的80%以上。集成电路等其他产业中专精特新企业也日渐成为产业链上的重要节点,在产业链强链补链中发挥重要支撑带动作用。
为产业发展赢更大主动权
创新是“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其最鲜明的特色。
在已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占比100%,其中,研发投入占比3%以上的企业占比100%,5%以上的有62家、8%以上的有42家。鲁汶仪器利用短短几年时间在半导体刻蚀设备及工艺开发方面成为领航“小巨人”,与其拥有研发专家团队和超20%的研发投入是分不开的;博康信息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依靠独立的研发中心和研发技术团队、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和标准化生产车间,通过专业化的流程管控产品质量,成长为我国中高端的光刻胶单体产业化生产商。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主导产品在国内细分行业中均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能起到“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重要作用。
徐工传动的核心零部件变速箱和驱动桥,使我国变速箱产品及工艺制造技术得到根本性提升,是国内品牌技术最为先进的产品,可替代国外进口的高端变速箱。云意电气的车用智能电源控制器连续多年行业第一,在近两年乘用车销售业绩普遍下滑的情况下依然保持20%以上的增长率,成为国内规模领先的控制器龙头企业,替代国外进口成绩特别明显。可以看出“小巨人”企业在强链铸链、推动我市产业链提档升级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为我市产业发展赢得了更大主动权。
200多家企业成为“后备军”
除了已认定的7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徐州也储备了200多家具有“拳头产品”“冠军潜力”的高成长型企业(细分市场占有率国内前五)。这些企业在发展速度、科技创新、产业带动等方面表现突出,逐渐成为支撑经济发展、带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力量。主要分布在战略性新兴产业,132家企业属于徐州24条优势产业链关联企业。其中,工程机械与智能装备领域69家、新材料产业32家、集成电路与ICT产业15家、节能环保产业15家、新能源产业12家、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6家。如启峰智能科技、上达电子、佳晟精密设备、长青生物质能源等企业主营产品销售收入预计今年增幅远超100%,将有力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带动重点产业链加速发展。(徐报融媒记者 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