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午,阳光洒在徐州市睢宁县王集镇杨集村的游园里,82岁的村民姚合云坐在亭廊中,笑眯眯地看着4岁的重外孙跟几个孩子下飞行棋。
木制的亭廊、新栽的黄杨、崭新的健身器材、新建的公厕,让这片600余平方米的游园成为杨集村最新的景点。曾经破旧的杨集村正一点点焕发新颜,而这些改变都离不开一个年轻人的身影。他就是省委驻睢宁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杨集村“第一书记”徐福国。
驻村4年 他是最年轻的“老”队员
1988年出生的徐福国,受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石油)委派来到睢宁县加入帮扶工作队时,刚刚30岁。
从2018年4月到现在,从岚山镇陈集村到王集镇杨集村,他参加了两届帮扶工作队,驻村4年,成了工作队里最年轻的“老”队员。
“远的就不说了,就说在杨集村的帮扶感受吧。”站在村里主干道边上,徐福国指着路边停放的一辆辆大卡车说,“从2020年3月到村里,我发现,杨集村穷的是村集体,穷的是村‘两委’的思路。”
杨集村人口总计2668人,原有的82户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年收入已全部达到省定标准6000元/年以上。村民不仅勤劳肯干而且头脑灵活,村里跑运输的人多,贩粮食的人多,村民生活水平较好,但村民与村“两委”时常发生矛盾。
“重要的是理顺干群关系,解决干群矛盾。”徐福国和村党总支一班人充分沟通,以建强支部和村部改造为抓手,下大力气转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服务理念、工作作风。
在徐福国的帮助下,江苏石油出资35万元,对杨集村村部进行了全方位改造,新建了党建宣传栏、村务公示栏,购置了LED电子屏,制作电子党建学习墙及各种党建展板。为方便群众办理业务,徐福国还协调帮扶资金为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购置了各种办公设备及空调。
1月17日上午,当村干部在大喇叭里发出打第三针疫苗的“动员令”后,小三轮络绎不绝驶进村部。“能在家门口打疫苗,而且环境这么好,还开着空调,村里真是给咱办实事了。”村民朱荣道连声说好。
“能打农药的无人机,王集镇也就3台”
在杨集村村部外边,趁着阳光煦暖,徐福国和村干部合力把一架无人机从仓库里搬出来检查。这架无人机6个机翼展开后,直径距离约有2米。
“买这架植保无人机花了5万多元,但确实派上了大用场,自走式大型植保机进不去的农田全靠它了,在咱王集镇也只有3台。”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宏渠指着村部里停着的农机说,“这些都是徐书记给咱村里添的‘家当’。”
来到杨集村的第一年,徐福国申请到帮扶资金65万元,为村集体购置了小型农用挖掘机、植保机、植保无人机、吸污车。农用机械的购置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而吸污车的到来,也解决了农村旱厕改水厕后污水处理的需求。
“小型挖掘机租赁出去了,村集体一年能收租金5万元;用植保无人机给农田打药,一天能打五六百亩,一亩地村集体能收入3元……”徐福国掰着手指头算账。
“以前我们村只种小麦、玉米、花生,今年要种10个大棚的西瓜。”在村部里,村党总支副书记杨宏渠跟徐福国聊得很开心。
驻村伊始,徐福国就在琢磨如何提升杨集村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为改变西瓜种植存在的重茬(连作障碍)困难,在徐福国的努力下,由徐州石油公司牵头,2021年初,杨集村在戈段村包了2亩西瓜大棚进行实验。经过近6个月的努力,首轮西瓜小分子肥种植基本达到预计试验目标,为下一步杨集村发展西瓜种植打下了基础。
两年间,在徐福国和村“两委”的努力下,杨集村村集体经营性收益从2019年的20.6万元,到2020年增长至36万元,2021年超过50万元。
与此同时,省委驻睢帮扶工作队6家后方单位共同出资建设的王集镇标准化猪场项目已进入项目收尾阶段,今年1月将建成投产,每年可为杨集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
下不了脚的泥洼路 成了便民路
在杨集村西南边,3米宽的平坦水泥路把60多户村民“串”在一起。间隔20米一盏的太阳能路灯,给村民夜间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这条新村路,由江苏石油出资15万元,村民自筹4万元,申请‘一事一议’财政补贴28万元。”徐福国说,“以前这里就是泥洼路,雨天根本没法下脚,群众修路的呼声很高,我们在县、镇两级政府的支持下帮村里解决了这个难题。”
随着杨集村村集体收入的增加,一项项民生实事也随之展开。
“2021年下半年,为丰富村民生活,我们修建了村级小型游园1座,并配套凉亭、公厕、长廊等;为进一步提升环境治理,我们正在修建微动力污水处理站。”
看到杨集村的面貌在一点点发生变化,徐福国颇为感慨:“当一个臭水塘被改造成了游园,成了老幼休闲玩耍的好去处,群众交口称赞的时候,就是我的获得感幸福感最强的时候!”(徐报融媒记者 李宁 刘作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