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社会治理,党的二十大报告描绘了一幅指引未来的宏伟蓝图,指引了一条清晰的实干路径。纵观新时代徐州社会治理历程,从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结合,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将社会治理现代化推向新境界。
坚持党建引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是贯穿社会治理的一条红线。
“以后坐地铁,再也不用围着小区绕一大圈子了。”鼓楼区晶典小区居民张女士指着打通的地下停车场出口,连说“想不到”。
小区大门在南边,地铁入口在北门,商业设施也多集中在北门,居民们出行特别麻烦,如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协调多个部门,难度大。居民们把这一问题反馈给小区“红色物业”后,社区立刻将情况反馈给街道,环卫、城管、消防、公安、房管等部门相继“报到”,困扰居民出行难题的顽疾被合力解决。
群众的诉求就是“集合号”。噪声扰民、违章搭建、消防通道堵塞、房屋渗水……“集合号”重点是形成条块合力,抓住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这条主线,逐步把公众、社会力量和党委政府的关系从“站着看”变为“跟着干”。
时代虽然在变,以人民为中心的赤诚不变。
当前,徐州正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3.6万余名党员充实着基层治理力量,汇聚在徐州大地上,推动着社会治理重心不断下移,为打通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不断发挥着旗帜引领作用。
与此同时,我市还进一步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模式。
释放德治教化人心强大正能量。文明实践中心以点带面,星火燎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培育挖掘身边好人;乡风文明提升工程结出累累硕果,317个市级达标文明村被命名表彰……徐州人民重情重义、崇德向善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操守已经成为一道最靓丽的风景。
群众自治新载体拓宽基层治理路径。“村居民小组自治”“院落自治”“楼宇自治”等“微自治”遍布徐州城市乡村;“一窗式受理、一口清导办、全科式服务”社区工作新机制得到完善,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从“做群众工作”到“群众做工作”的根本转变。
提升在法治轨道上治理社会能力。当前全市综合网格共有9166个,网格员11480人,实现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发现、分析、解决、核实反馈问题,更加快捷准确。事件在网格内解决率达到99.8%,做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街、难事不出县区”。
智治为支撑实现社会治安要素飞跃变革。通过市域“边界防控”实施“烽火台”工程,努力做到刚进入市域内风险隐患全感知;围绕城区“单元防控”实施“风铃塔”工程,实现了重点部位场所全覆盖;围绕社会面防控实施雪亮技防工程,2021年以来依托智慧技防破获案件426起,刑事案件平均办案时长缩短了一半。
回溯新时代十年,徐州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征程中,既有乘风破浪,更有厚积薄发,不仅探索出了一批“小而精”的治理方法,也打造出了一批叫得响的治理品牌。
从构建“四位一体”社会治理徐州模式,展开“善治徐州”建设布局,到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好“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机制优势,再到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形成“有事好商量”的基层协商民主工作品牌。
如何从成绩中总结经验,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跃升?如何以更大格局、更宽视野,书写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新篇章?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副主任、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处处长王松洁说:“2023年,徐州将迎来‘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验收,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以创建工作为牵引,进一步创新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全力防范化解各类矛盾风险,同时立足创建工作实际,压实各级各部门创建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突出工作亮点,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压茬推进,努力争取首创必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