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这么好的资源,我一定要把茶产业带上更好的发展道路。”11月6日,在丹徒区上党镇墅山村,墅山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张志豪看着眼前的几栋“老旧厂房”,发出了“坚定”的声音。
深秋的午后,和煦的阳光洒在一棵“70年”树龄的老雪松上,根根松针泛起金色光泽。张志豪站着的位置,是茶场的几栋老厂房,这些厂房最早的建于20世纪50年代,最新的一栋距今也有30多年的历史。“这些是里有企业的根脉,更是我坚定初心的地方。”
1995年出生的张志豪是个地道的丹徒人。大学毕业后,他和妻子回到家乡,开启了与茶结缘的人生。“我的岳父马青松是上党茶业的第三代从业者,几十年发展茶产业,感情深厚。耳濡目染下,我也在工作之余参与家中制茶的辅助工作。”
随着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线下实体经营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不少茶企的发展出现瓶颈。“在岳父的支持下,我主动将由‘让我干’变为‘我要干’,全职参与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担起属于我的责任。”
茶产业有着“专业门槛”,从“以我为辅”变为到“以我为主”,一时的身份改变,让张志豪的“本领恐慌”意识陡增。为了以更专业的方式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他先后考取了茶艺师、评茶员、制茶师等各种相关行业证书,在“茶艺”上不断提升。
作为“新农人”,张志豪在企业发展中更不断涌现“新思路”。“我经常外出学习,将很多有效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在2023年,我注册成立了墅山茶业有限公司,将公司名称和企业的‘墅山’品牌以及属地墅山村‘三名合一’,打造出极具辨识度的发展模式。”
在新产品开发端,张志豪主动拥抱“红茶”市场,走遍红茶主产区,学习红茶制作技艺。为用好原料制好茶,他专门引进了“金观音”茶树品种,向制茶大师求学,平时抱着数本专业书籍“死啃”,并自主改良相关设备,不断摸索红茶制作本地化的“最优解”。“红茶制作的揉捻、萎凋、发酵等工序的时间配比是制茶的关键。2024年的制茶季,我用明前茶的原料进行了3批红茶的试制,每一批茶的口感都不同,但和过去的产品相比,在香气和口感上有了明显的提升。”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张志豪制作的红茶荣获第29届上海国际茶文化旅游节“金奖”,这也是我市参赛的品类中唯一获奖的红茶产品。“有了这个奖项,我的制茶信心更足了,也会在后续的产品研制中投入更多精力,力争打造出更优质的茶叶产品。”
有了好产品,还得叫得响。针对企业现有的单一品牌模式,张志豪敏锐地察觉出,这对未来将会成为企业未来发展有着不小的限制。“‘墅山’品牌当初是注册的单一茶叶品牌,并不能为其他种类的产品使用。企业未来的发展必然是多元的,所以打造更为普适性的品牌更为关键。”
说干就干,张志豪瞄准现代企业的“高、中、低”品牌分类打造模式,重新注册了高端茶“江墅”品牌,并为将来赋能其他产业打好基础。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品牌的“厚重感”,他将企业老厂房中数十年的老物件一一规整,自主筹建镇江墅山茶博物馆,在不断为品牌赋能的同时,更为将来的“农旅融合”发展打下基础。
“如果说最初进入茶产业是‘被动加入’,那么在不断整理企业历史的过程中,我越来越被这些老照片、老奖状深深吸引,心中对茶业的热爱不断增加,做好茶产业,传承茶文化,成了我如今最炙热的‘初心’。”张志豪指着一栋略微老旧的厂房笑着说,别看现在这里还很普通,但未来的这里,将会成为企业发展新的“增长极”,让更多本地和外地人能够了解到镇江的茶历史、茶文化,把镇江的好茶推广得更远。(记者 周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