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社会

徐州拟建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

  中国江苏网5月8日讯 昨天上午,历经两个月与家人的“冷战”后,25岁的小刘最终放弃登记器官捐献。“家人的世俗观念太重,只好先听从他们。”
  小刘的情况不是个例。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签下这个字确实不易。
  我市自1995年开展捐献遗体(器官)工作以来,迄今共有336人登记捐献遗体,实施捐献15人;共有254人登记捐献器官(主要是眼角膜),成功实施捐献46个。
  今天,是世界红十字日,我们一起来关注这项延续生命的工程。
  眼科医院
  每年眼角膜移植术仅20例
  全国的情况也不乐观。我国每年约有150万名患者需要器官移植,但每年提供的器官仅能完成1万例左右的移植手术。我国器官捐献的供求比是1:150,而美国是1:5,英国是1:3。
  记者从市眼科医院了解到,目前仅他们一家医院就有超过400人等待眼角膜移植。这些只是冰山一角,因为供体难找,有的人等了几年没有结果,就放弃了手术治疗。
  相比于庞大的需求患者,每年市眼科医院开展的眼角膜移植手术才20例。医生说,眼角膜移植手术相对于其他器官移植,是技术最成熟、成功率最高的,但现实情况是无供体可用。
  捐献志愿者目前呈现“两头多”趋势:60岁以上的老人和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绝对比例,而中年人的比例相对很少。
  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分析说,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年轻时多经历坎坷,他们对如今的生活充满感激之情,想用死后捐献遗体这种方式为社会做最后的贡献。
  而35岁以下的年轻人大多接受了现代观念的影响,认为遗体捐献可以“成全他人,延续自己”,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
  为什么中年人对此不“感冒”?有这么一种认识,颇有市场:这个年龄段的人家庭负担重,生活压力比较大,无暇考虑也不关注这些事。另外,这部分人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无法接受“死无全尸”的人生结局。
  登记后能否成功实施捐献
  仍是未知数
  采访中,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后,能否成功实施捐献仍是未知数。
  据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在遗体捐献志愿者中,相当一部分人的觉悟很高,但其中不乏因对子女不满或因为其他矛盾而备受困扰的老人,这部分“激情”志愿者最后能否成功捐献,还是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父母身后事由儿女操办。“一些老人身故后,做儿女的认为‘反正人死之后什么也不知道了’,置老人生前的意愿于不顾,根本不通知红十字会前来办理遗体接收手续,而是自行按照传统方式操办丧事。”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无奈地说。
  采访中,江苏茂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刘茂通说,成功捐献率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法律规范,遗体捐献面临立法问题。
  争取政府支持
  安抚亲属感召后人
  采访中,市红十字会负责遗体捐献工作的王海燕告诉记者,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市能接受的捐献有遗体和眼角膜两类。
  捐献主要有两个去处,一是眼角膜通过医院为病人进行移植,二是遗体捐献给徐州医学院供医学研究。
  对于捐献遗体(器官)的程序,王海燕介绍说,并不复杂。目前我市遗体(器官)捐献的程序只有两步——登记(签订捐献协议),即到市红十字会办理登记,本人及身后执行人在捐献协议书上签字;捐献,捐献志愿者故后由执行人第一时间通知市红十字会,市红十字会联系办理捐献事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3年,我市将加强与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的协调,开展器官捐献协调员、信息员业务培训,拓展捐献者信息渠道。同时,争取政府支持,建立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园,安抚亲属、感召社会、激励后人。文/记者 张元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0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