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民生

徐州黄河故道二次综合开发紧盯平均线以下抓全面小康

  中国江苏网5月7日讯 抓起一把土,满手黄沙。“地太薄了,没劲,要能改造,可好!”在沙、旱、碱等灾害频发的黄河故道岸边种了一辈子地,今年62岁的王德全依然生活在贫困线下。

  像王德全这样的贫困人口,徐州有近90万,其中四分之一生活在黄河故道沿线。这里还集中了115个经济薄弱村,占全市的三分之一。这片贯穿徐州主城区和5个县区的黄泛区,是徐州攻坚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睢宁,是徐州经济最为薄弱的一个县,在2011年徐州以市为单位达小康后,睢宁和同处黄河沿线的丰县成为徐州全面小康计划中最后两个达标县。

  “习近平总书记3月8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提出,要多了解在收入平均线以下占比水平,对徐州而言,‘平均线以下’很多集中在黄河故道沿线,实施二次综合开发,就是要解决这部分人群达小康的问题。”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市长朱民表示,像王德全这样还未脱离贫困的百姓的期待,正是徐州实施全面小康的重点。

  曾经红极一时的大沙河红富士苹果,是当年徐州开发黄河故道的典型成果,此次已经实施的二次综合开发,是在前期基础上,实行水利、交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扶贫“六位一体”的系统规划,用3年时间,投资260亿元,让昔日贫瘠的沙河变身为承载234公里沿线141万百姓全面小康梦的“黄金水道”。

  在睢宁双沟镇,睢宁林牧渔业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土壤改良,按照统一规划在黄河故道两岸建造各100米宽的绿化带。而覆盖全县的机耕路、防渗渠和农电工程等建设也在推进中。沿线的零散种植,将被高效农业取代,集中打造王集设施蔬菜、魏集万亩设施西瓜、姚集食用菌生产加工等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基地。未来,徐州黄河故道沿线的基本农田将实现日降100mm不受涝、100天无雨也能保灌溉。

  4月25日,记者在黄河故道中泓贯通工程的重要节点——铜山区温庄闸重建项目工地现场看到,已使用30余年的老闸正在被拆除,将重建现代化的新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综合开发后,将拓宽疏浚中泓200公里以上,新增蓄水能力1亿立方,相当于新注入10个云龙湖。这将极大地改善周边生态和农民灌溉问题。

  这样的黄河故道开发工程,徐州列出了一长串。按照“一年启动实施、两年初见成效、四年完成任务”的总体安排,计划到2015年完成开发治理土地面积260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100万亩、新增绿化面积10万亩、新建高标准产业园区10个以上、新增和修复二级公路400公里以上、新增精品文化旅游景点15个、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全部达标。还有重点地向沿线区域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城建项目,徐州定下目标,开发完成后沿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沿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丰县大沙河、铜山吕梁山、睢宁岠山等故黄河沿线山水资源,如果单独开发只是‘1’,我们把它们连起来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那么1加1就大于2了。”徐州黄河故道二次开发办公室综合处处长杨东如此形容综合开发的“合力”作用。他举例说,徐州还将实施引水工程,把黄河故道与分布各县的微山湖、骆马湖、徐洪河、徐沙河、大运河贯通,同时,重点在黄河故道中泓两侧建设高等级旅游公路,实现与高速、国道、省道、县乡道路及沿线旅游景区的交通连接,“这些都是统一规划的大手笔”。

  为了避免开发的盲目性,徐州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开发原则。这一原则的效果在先期推动黄河故道沿线农业综合开发的沛县已经显现。沛县鹿楼镇八堡村农民李华在黄河故道5亩林地里养殖500只土鸡,每月平均收入都有1000多元,成为发展林下经济致富的一个缩影。仅在沛县,去年黄河故道林下种养面积就达10.5万亩,林中观光游接待游客3万余人,共实现产值5亿余元。

  “我们的黄河梦里,她不仅是一条惠民富民的河,还要是一条美丽的河。”丰县黄河故道办公室主任宁成宏说。眼下,丰县正在对黄河故道源头决口遗址、明大堤遗址、二坝湿地等进行保护和修复,准备建成省级生态湿地公园,创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同时投资近3000万元,实施故黄河沿线27个行政村村庄的环境整治及4个污水处理厂建设,预计年内就可竣工验收。

  宁成宏设想的“美丽故黄河”,其实在徐州城区段早已呈献给广大市民。“十一五”以来,徐州市对黄河故道完成财政资金投入2.56亿元,治理面积45万亩,沿岸面貌焕然一新,每逢汛期的“悬顶之祸”成为历史,故黄河水质也从原来的“劣五类”提升至接近国家二类水标准。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6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