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金坛教育以擦亮“坛有优学”教育名片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加强教育内涵建设,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2024年,金坛教育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常州市“532”发展战略,积极投身“两湖”创新区建设,大力实施“五大行动”,开拓进取、砥砺前行,全力以赴抓好教育各项工作,不断推动金坛教育高质量发展。
依托区位优势,持续优化资源布局。借助“两湖”创新区主战场的区位优势及“三城三区”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教育设施布局,城乡一体化推进教育资源布局持续优化。继续优化调整钱资新城区域汇贤中学等学校施教区,切实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继续分步骤实施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加速整合教育资源,拟优化调整西旸小学等3所学校,切实提升规模效益;加快推进汇贤中学、薛埠中心小学、儒林实验学校、第四中学、段玉裁实验小学城西分校、华城实验小学、华城实验幼儿园、汇贤实验幼儿园室内装修等8个新建、改扩建项目建设,确保2024年竣工投用,强化对接确保第四中学改扩建二期项目正式落地并完成年度考核任务,持续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学位总量,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助推金坛教育高质量发展。
抓好关键环节,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做优做强“华罗庚”“段玉裁”“河海”三大教育集团,充分发挥集团总校“头雁效应”,通过推进管理经验、优秀人才、课程资源等方面共建共享,全面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每所学校都办成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加大后勤服务运营改革力度,进一步推进食堂运营改革,2024年全区所有公办中小学、食堂施行“1+1+1”或“1+1”运营模式,部分初高中施行点餐制,同时有序推行学校设施设备维护、物业管理、绿化养护、油印服务等后勤管理集中采购,全面展现优质服务“新面貌”,构建高效管理“新体系”;纵深推进华罗庚中学高质量发展改革,围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加快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高品质高中建设”目标,以构建“守正进取”的学校文化体系、构建“精进不休”的发展质量体系等八大行动为抓手,努力办好一流教育、锤炼一流作风,全面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高中建设;强化实施“区管校聘”等管理体制改革,聚焦重点学校及学科,加大统筹力度,持续化解同学段学科工作量不均衡、学校结构性缺编等现象,形成竞争上岗、择优聘用、能上能下的用人导向;助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作,完善后备人才遴选培养机制,在优势学科培育、五大学科竞赛培训等方面探索行动策略,提升“强基班”“少科院”教育品质。
狠抓监管培育,持续提升师资素养。不懈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继续深入实施“三信”主题教育,以华罗庚精神激发广大教师队伍积极向上,加大优秀教师典型选树宣传力度,评选表彰一批师德典型和模范职工,促使“信、望、爱、学、思、恒”新教育内涵直抵教师灵魂深处,同时继续强化整治行动,对有偿家教、兼职取酬、赌博、体罚等师德失范行为零容忍,以高压态势和强力震慑营造教育纯净清朗的生态环境;坚持将师资素养提升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三名工程”为统揽,统筹推进省市区名师工作室、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五级梯队”骨干教师群体等团队建设,以点带面激发现有人才的示范引领和孵化效能,凝聚金坛教育高质量发展合力;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实施优秀教育人才引育办法,用好常州市教育系统“优才计划”,靶向引才、多元育才、科学用才、倾心留才,不断壮大优秀教育人才队伍。
聚焦内涵发展,持续提升教育品质。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抓牢“五育融合”主线,开展劳动教育、食育、家校共育等主题活动;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创新,不断推进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全段育人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全力推动学校品位提升,计划新增1-2所常州市“新优质学校”,2个“高品质”项目,做好2024年前瞻性项目申报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中期评估工作;强化常规调研,深化课程改革,推动跨学科主题教学,建立课例研究、学业诊断、作业设计、命题评价学习共同体,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高品质的课堂模式;推进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工程,形成“1+5”拔尖人才课程研发和实施机制,构建“强基人才”四年课程体系,持续优化五大学科竞赛师资,提升少科院、强基班、创新班研陪品质;优化高中教学管理,强化“三新”研究工作,提升高考研究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完善高质量发展评价办法,优化选课走班机制,切实提升新形势下区域高考品质;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发展,推进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金坛分院”实体化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政策支持和服务体系,创新“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和服务力。
强化服务意识,持续增强教育惠民。夯实“双减”举措,做好“双优”加法,坚持“全覆盖、广参与、上水平、强保障”原则,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优化管理机制,继续深入推进“本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现本土优秀文化基因传承有“物”、传承有“序”、传承有“方”;以“润心行动”为抓手,完善心理健康“班级-年级-学校”三级预警机制,推进心理健康特色学校、特色基地、精品课程范式带头作用,最大限度保障学生心理健康;依据“一法一条例”,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建设及序列化家庭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放大“大家访”“家长约课”品牌效应;继续举办家门口的暑托班公益活动,实现全区各街镇全覆盖,切实解决双职工家庭无人照看子女的困难;加强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内涵建设,计划新增6-8个区级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充分落实“一人一案”,确保特需学生都能适宜发展;全域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组织开展常州市“幼小衔接优质校”示范展示活动,继续深化托幼一体服务,计划新增22个托班、440个托位;构建“资助+育人”新模式,突出资助育人、人文关怀和个性需求,形成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管理体系、资助体系、育人体系和评估体系,有效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
坚持底线思维,持续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提升校园安防整体水平,构建系统、智慧、科学、高效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强化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常态化开展教育安全专项督查、防震及消防疏散演练,切实将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各类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信息通报、新闻发布、应急演练工作机制,构建与应急办、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反应能力,筑牢守护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