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认真落实省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工作部署,对标对表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工作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谱写新时代“鱼米之乡”新篇章。
在发展高质高效现代农业上挑重担。以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加快主导产业做大做强,实现保供给、提能级、增效益同步推进,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市农业主导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坚持规模化发展。实施粮食单产提升行动,统筹推进良种、良法、良田、良机集成推广运用,加快建成一批“吨粮田”“吨半田”。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相结合,有序推进农田集中连片整理,提升规模经营基础。坚持群链化发展。更大力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三群四链”建设,规范推进农业招商引资,重点突破速冻米面食、宠物食品、休闲食品、猪肉食品、果蔬饮料制品等项目,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带动农业增值增效。坚持园区化发展。实施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行动,按照“一个现代农业园区配套一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思路,在主导产业优势区内逐步实现省以上园区全覆盖,加快国、省级农业园区加工集中区建设,努力构建产加销相衔接的发展格局,提升带动周边片区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坚持品牌化发展。围绕“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向全省领先、全国知名品牌迈进,在持续作响“霸王蟹”品牌的基础上,加快梳理培育稻米、小龙虾等重点单品,努力形成品牌拉动资源集聚、带动产业提质、推动溢价增值的良性循环。
在拓宽富裕富足增收路径上谋发展。把“农民富”作为根本追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强村富民。实施集体经济振兴计划。以资产倍增、能力提升、管理提优、暖心富民“四项工程”为重点,引导村集体采取单村、跨村、联乡等方式组建强村公司,进一步拓展飞地经济、居间服务等增收路径。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和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回头看”工作,不断规范集体资源、资产、资金管理模式。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围绕到2030年农民收入实现翻番,以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为重点,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推广订单生产、保底分红等利益联结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继续保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上求实效。深入学习“千万工程”内涵要义,强化系统观念、坚持集成建设,高质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立足实际抓规划。协同资规部门进一步加快和美乡村示范片区和片区外单村规划编制,做到纳入和美乡村建设的村庄规划全覆盖。坚定不移抓项目。聚焦今年启动建设的88个和美乡村,编排的1102个年度建设项目,常态调度推进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确保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同时,建立项目动态管理机制,及时调整补充重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重大项目的支撑带动作用。久久为功抓整治。继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构建农村人居环境运维管护长效机制,常态抓好农村垃圾治理、厕所革命、水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改善村庄环境。
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上闯新路。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为统揽,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释放“三农”发展活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重点做好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以国家、省级宅基地改革试点为契机,放大地票、房票“两票”制度效应,进一步拓宽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路径。拓展农业设施权证化改革成果,依托省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推广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打印证书、在线抵押登记等业务,打造农业设施“互联网+交易鉴证+他项权证+抵押登记”融资链条。探索农业委托经营模式,在保障农民收益的前提下,以水稻、小麦等为重点,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牵头,依托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采取“全程托管”模式,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工作,实现产业增效与集体增收相统一。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系列部署,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体现了守正创新的改革思想。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将牢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全力抓好“三农”各项事业,为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三农”支撑。(王占武 作者为宿迁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