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饱含着深情厚爱,寄予着殷切期盼。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榜样的示范力量转化为躬行实践的自觉追求,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身到黄山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在各行各业凝聚起建设“大黄山”的磅礴力量和强大合力。
郑健山:甘当“徽骆驼” 做好公路养护
郑健山是黄山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歙县分中心牌头工区班长。1997年秋天,通过公路系统招工,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橘黄色的工作服、铁锹、扫把,自此扎根公路一线岗位27载,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倾注在朝夕相处的黄山东大门233国道上。
牌头道班守护的是纵贯歙县东西的黄山东大门233国道,全长22.3公里,是黄山市交通量最大,沿线人口、村镇密集的干线公路之一,代表着歙县公路的“门面”。作为工区班长,郑健山总是最早到岗最晚下班。在日常的公路养护工作中,补坑槽、整修路肩、割打路肩草等,哪样工作苦累他就抢着干。一次,在紧急抢修路面时,他的脚趾骨折,为了及时完成任务,他硬是忍着疼痛,坚持到下班才去医院治疗。由于大家的辛勤付出,他们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一直名列黄山市前茅。同时,工作中郑健山还积极探索提高养护效益的新思路。他和师傅共同提出的“小型沥青料拌合机”项目在全省公路系统“科学发展在身边,我为细化管理献良策”活动中获优秀奖。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始终激励着我,我将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路为业、以班为家,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勤勤恳恳、默默奉献。”郑健山说道。·姚大盛·
王诗进:护路十八载 甘当铺路石
家住徽州区富溪乡新田村的王诗进,在他家入户大门右侧墙上,钉着一块“党建红色引领工程”公示牌,上面记载着他作为“中国好人”、新田村护路员的庄重承诺:“在有生之年一定将富田公路管护好!”
说起管护18年的富田公路,王诗进两眼放光。他说:“田里村原先通往山外的是一条狭窄的‘扁担路’。1978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决心带领村民改变行路难这一困境。在乡里的支持下,我们以乡林场做担保,从农村信用社贷款6万元,把原先的‘扁担路’修成了‘板车道’。”再后来,“板车路”升级成柏油路,期间,为了缓解资金压力,王诗进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和热心群众义务投工投劳。路通后,车辆行驶更方便了,村民的茶叶、笋干等农副产品源源不断运出大山。
路修好了,管护又遇难题。在村里前面3个护路员全部打退堂鼓以后,彼时的村主任找到王诗进。“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得接这个别人不愿意干的活。”自此他每天天刚亮就扛起铁锹、握着扫帚出门了,与老伴一起,一个铲石,一个推车,沿路清理石子、杂草,风雨无阻。他始终坚持自己定下的标准:天气好坏一个样、白天晚上一个样。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的回信,是对所有‘中国好人’的殷切期望和巨大鼓舞。2023年我83岁,由于身体原因,已不再担任护路员,但是我愿意做铺路石,继续干好每一件小事,在今后的日子里发挥应有的作用。”·姚大盛·
吴春英:播洒爱的阳光 情暖留守儿童
78岁的“安徽好人”吴春英是歙县北岸镇北岸村村民,曾担任北岸村村干部,主要从事妇女儿童工作。退休后,吴春英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从未停止为民服务的脚步。
“我们村是劳务输出大村,2007年时有200多名留守儿童,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上级妇联的指导下,我紧紧抓住歙县作为国家留守儿童社会干预试点县的机遇,向村‘两委’提出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的设想,并取得了村‘两委’的一致同意。当年9月份,在多方努力下,北岸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挂牌成立,留守儿童自此有了一个大家庭,我就是他们的爱心奶奶。”吴春英说,留守儿童活动中心会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跳绳、乒乓球、象棋、快问快答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比赛,为孩子们打造一片无忧无虑的学习天地。作为一名老党员,她还不忘为留守儿童讲述党的历史、党的知识和革命故事,增强他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爱国主义深深融入留守儿童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世界之中。她的行为也受到了留守儿童家长及村民的欢迎和称赞。
“吴春英老人为村民和留守儿童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就是我们身边的学习榜样。”北岸村妇联主席吴素娟说。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激励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的人做好事、行善举,用爱点亮孩子前行的路。”吴春英说。 ·姚大盛·
汪锡熊:执着坚守 代代相传
“从1967年开始,邮局就委托我爷爷义务代为转送信件及报纸,之后是我的父亲,再到我手中,已经连续送了57年了。”汪锡熊说。
石田村是休宁县大山深处的一个边远山村,有村民3000多人。一九四九年后,跑这条邮线的乡邮员只有一个人,线长点多,没办法把邮件一一送达农户手中,常常是将信件、报纸等放在一些私人小店里代转,不安全也不方便。于是汪锡熊爷爷汪蓉舫从1967年开始,义务为当地村民代送信件、包裹、汇款单。2004年,接力棒传到了汪锡熊手里,几十年来,他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次差错。
“以前没有现在便捷,很多在外务工的村民都会汇款回家,汇款单和包裹单是万万不能丢的。”一双沾满泥土的旧解放鞋,一件早已褪色的旧上衣,每天在村子中步行两三公里。汪锡熊就这样一直坚持,送了无数信件,帮乡亲们代领包裹、汇款单。
“现在信件少了,不需要他送信了,但只要村里有事,他都会来帮我们出谋划策,邻里之间有什么疙瘩,他也会去调解。”石田村村委委员项齐云介绍,现在汪锡熊每天走街串巷,经常给大家讲讲政策,帮助调解一些矛盾纠纷,还顺便维护村里的治安。
“习近平总书记给李培生和胡晓春的回信,给了我很大的鼓舞,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在平凡岗位上坚守职责、不懈奋斗,社会和国家就能越来越好。”汪锡熊坦言,今后,只要自己身体干得动,他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为村集体和乡亲们贡献自己的力量,把“余热”全部奉献给乡亲们。 ·张 妍·
张公毅:以信念为灯 照亮救援之路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应急救援,包括水域和山地搜救、赛事保障工作,以及进企业进学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在黄山蓝天救援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张公毅正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日常工作。
2016年,在张公毅的牵头组织下,黄山蓝天救援队成立。8年来,救援队的队员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0余人。每有任务,无论救援环境多么恶劣,张公毅总是第一时间带队赶到现场参与救援,这些年来,他先后参加了宁国“利奇马”、“7·7”歙县洪灾、长江5名学生落水等救援任务312次,累计成功救助490余人。
由于民间救援队属于公益性质,救援是完全义务免费的,救援行动中的一切花费都要由队员自己承担,甚至保险公司觉得救援本身是高危职业,救援人员属于主动涉险,没有适合的险种,不予保险。但张公毅和队员们从没有被困难劝退过,在一次次救援抢险中跋山涉水、冲锋在前,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找到人、救下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张公毅坦言,投身于志愿救援的这些年,路途虽布满艰辛与挑战,但正是那份深植于心的信念与信仰,如同不灭的灯塔,照亮并引领着他一路前行、坚持不懈。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这些平凡岗位上的普通人最大的激励,我相信只要在平凡岗位上心怀信念、用心付出,就能做出不平凡的成就,就能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张公毅表示,未来将以回信精神为指引,结合自己工作实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把应急救援事业做得更好。·张 妍·
姚华亮:只要干得动 就要一直干
85岁的姚华亮2012年自筹办起红色国防教育展览馆,以平凡之躯,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不仅是一名老党员,更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坚定守护者与践行者。
“展览馆2013年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至今已有11年了。”姚华亮坦言,最初筹办展馆时,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革命历史事迹、新中国建设历程,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为了让每一次参观都成为一次深刻的学习之旅,姚华亮在丰富展览内容的同时,自身也踏上了不断学习的征途。他开始认真地学习,重温党史、读毛泽东著作、看时事政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丰富提升自己。
此外,每逢重大节日和一些重大活动纪念日,姚华亮还会带着收藏的珍贵的革命历史资料在街道、社区、学校举办巡展。截至目前,他已主动志愿讲解党史5000余次,服务近7万人次,服务时长达4500小时。
随着参观人数和展馆资料的增多,为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参观需求,在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姚华亮红色工作室于2021年正式揭牌,目前已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突破15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虽然我现在年纪大了,但是精气神还可以,未来我还要把展馆办好,把工作做好,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都能来到这参观学习,为党的事业发挥出自己所有的余热。”姚华亮表示。·张 妍·
黄和清、许排姻:再启新路 向上向善
7月30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一同跳入湍急洪流勇救落水祖孙的祁门县凫峰镇峰联村村民黄和清、许排姻入选见义勇为类“中国好人”。
2023年6月25日,暴雨致使祁门县凫峰镇境内峰联河段水位猛涨,一名两岁多的孩童在河边玩耍时不慎落水。小孩的奶奶跳入河中营救,因水流湍急、体力不支被洪水冲走。见此情形,黄和清、许排姻奋不顾身跳入河中,与村民合力救起祖孙二人。
二人勇救落水祖孙的善举得到村民的肯定。村民表示,在村里,他们一直都非常热心、乐于助人。村里有人家房屋着火,他们第一时间跑到现场,或提水灭火,或冲进火海抢救物资;山场发生火灾,也能看见他们扑救灭火的身影。今年6月20日,峰联村再次遭遇洪灾侵袭。黄和清、许排姻第一时间投入到抢险救灾中,帮助转移受灾群众,积极配合村干部抢修道路,清理道路水渠,为低洼处村民转移争取宝贵时间。
“下水救人是本能反应,只要大家都从小处做起,就能在社会汇聚起强大的力量。我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向上向善。”“这份荣誉是大家对我的认可,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发扬见义勇为精神,引导更多身边人向善而行。”在得知入选“中国好人”后,黄和清、许排姻十分激动,表示要以此为新的起点,用实际行动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钟 伟·
倪良玉:退而不休 发光发热
到今年8月,“中国好人”倪良玉从黟县检察院退休已6年有余,但她比以前更忙了。
倪良玉在检察岗位工作了33年,有着丰富经历,也积淀了深厚感情。退休后,她兼任黟县检察院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作退一步想”工作室调解员等职,在检察、调解、党支部建设、关心下一代等工作中发挥专长、贡献力量。
入选“中国好人”以来,倪良玉始终从点滴小事做起,埋头实干、敬业奉献,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的同志。作为“黄山好人联盟”黟县分联盟负责人,倪良玉积极组织各级道德模范、好人及爱心人士开展“敬老助学”“学雷锋、送温暖”“情暖夕阳、关爱老人”等活动。
2022年,黟县检察院设立“中国好人”倪良玉工作室,她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当好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队伍建设的协管员、政策理论的宣讲员、文明创建的指导员,成功协调解决矛盾纠纷10多起,获评黄山市2022年度“十大法治事件”提名奖。
与此同时,作为县委“举旗帜·送理论”好人宣讲团成员,倪良玉坚持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深入学校、社区、村“阳光之家”开展宣讲,不断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倪良玉始终秉承“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生活态度,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以“退而不休、老有所为”的奋斗姿态,在自己的岗位上,把每一项平凡工作做好、把每一件日常小事做好,做到为民发挥所有的光和热。·钟 伟·
程新凤: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你这酒酿鸡蛋做得真不错,有小时候的味道。”8月8日中午,在黄山·云上民宿大堂,上海游客朱女士一边吃着手工汤圆,一边与民宿主阿新聊天。
阿新本名程新凤,初中毕业就跟着父亲经商创业。2018年,阿新创办黄山·云上民宿,她用心把握每一处细节和客户需求,很快站稳市场,民宿的生意蒸蒸日上。
尽管工作很忙,但阿新总会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参与各类社会公益活动。早在2012年,热爱摄影、热心公益的她就自学理发,并牵头成立了汤口友爱义工协会,定期到汤口、甘棠、乌石、焦村等地敬老院为老人公益理发。十多年来,义工协会服务过的老人已达数千人。她还积极开展公益摄影、助学、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累计募资和捐款20万余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并为留守老人拍摄照片超5万张。
“阿新很贴心,每次看到我头发长了,她就会来帮我理发。”今年76岁的黄山区汤口镇山岔村村民蒋阿姨说。
“这几年友爱义工协会的叔叔阿姨都非常关注我,积极帮助我,虽然我不善言辞,但我铭记在心,未来我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今年大三的贫困学生小潘在与阿新聊天时这样说。
这些年,阿新先后荣获“安徽好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中国好人”等荣誉。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阿新表示,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做得更多,以实际行动激励和引导更多身边人见贤思齐、向上向善。·钟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