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手握技术的大学老师,到上市企业联合创始人,是南通开发区这片沃土,让我和团队得以展翅高飞。”8日,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研发总监朱鹏正在实验室里忙碌,回望自己的创业之路,这位正高级工程师感慨颇多。
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牢牢把握人才这一关键资源,让人才成为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今年上半年,南通开发区共有11个项目入选市“江海英才”,全市第二;近5年81个项目入选,稳居全市第一方阵。
城,因才而兴;才,因城而幸。“江海英才”何以竞相奔赴,在南通开发区落地、扎根?连日来,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精准施策,20天技术转化迈出关键一步
时间回溯至2009年,彼时身为大学老师的朱鹏,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一项导电浆料领域的“独门绝技”,并通过立项,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让没有其他资源的朱鹏犯了难。
“那段时间,我与合伙人拜访了不少地方,希望能够实现项目落地,但基本石沉大海。”朱鹏说。直到2010年初,他们找到南通开发区相关部门,仅仅20天,在开发区的帮助下,他们成功租到了生产厂房。“当时真的很激动,我们终于迈出从技术到量产的关键一步。”
故事的另一方,南通开发区人才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初在接洽时,经常参与各种产业研究会议的他们就敏锐捕捉到,朱鹏的这项技术处在新能源细分领域前沿。合伙人经营水平怎么样?技术产业化后前景如何?带着一系列问题,他们与第三方科研、风投机构进行交流咨询,形成一致意见。此后特事特办,为朱鹏团队协调解决了厂房问题。
2014年,为了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开发区又调动各部门形成合力,在一年时间里,让企业实现从拿地到新项目投产的“光速”发展。目前,新三板上市的天盛股份已进入“创新层”,正全力冲刺主板上市,去年实现年销售收入15.8亿元,成为光伏行业领跑企业。
搭建平台,构建技能人才蓄水池
海缆藏海底,坏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着南通开发区企业——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
海缆的生产和一般的电缆大有不同,几十上百公里的海缆是连续生产、一次性装盘出厂,从而保证在海洋中进行长距离敷设、运行。此外,高压海缆的生产还要考虑耐高压、高阻水、高机械强度、耐腐蚀等因素,对运维检修而言都是挑战。在“技能大师工作室”未成立前,高压海缆抢修尚未实现国产化,时效偏慢、成本颇高。
南通开发区制造业实力雄厚,技能人才支撑与科技人才研发要“两条腿走路”,企业引入“能工巧匠”解决上述问题被摆到了优先级位置。
2020年,南通开发区人才科技部门协助中天海缆,从中天集团“内部调剂”成熟技能人才——徐拥军,并靠前一步思量,放大人才“绝技绝活”,协同企业打造技能人才“蓄水池”。
徐拥军曾先后获评南通市首席技师、技能大师,省特级技师,指导建成省海洋能源与信息传输重点实验室,完成十余项国家重大海上风电项目高压海缆产品定型及试验鉴定。三年多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在海缆竣工验收及运维服务领域均超额完成既定目标,攻克了大长度串联谐振交流耐压系统升级改造、立式成缆光纤应力监测等海洋试验平台建设技术难题;解决了实验室内海缆性能检测及维修技术在海洋环境应用的难题,实现了高压海缆抢修国产化。
“在开发区的支持下,工作室力量从微弱到壮大,现已汇聚30余位高技能人才,培养(高级)技师8人、(高级)工程师6人。”徐拥军笑言大家是“用脚投票”,公司现已将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健全高技能人员培养体系,发展技能人才团队“效力”新质生产力。
以情留人,打好工作背后的感情牌
自2018年南通开发区推出能达杯人才科创项目路演,迄今已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高校、科创资源聚集型城市举办近30场,吸引近200个人才科创项目在南通开发区落地。
让外来人才不但落地还能扎根,成为开发区服务的重点。
从2020年起,南通开发区举办“星湖英才荟”系列沙龙,迄今已逾10场次。该沙龙一方面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人才在产业合作上牵线搭桥,另一方面则成为高层次人才的“相亲会”,为他们“牵红线搭鹊桥”。
6月,开发区人才科技局副局长姚婕喜上眉梢,一对青年人才在朋友圈“官宣”恋情,这是她促成的第五对佳缘。“高层次人才一般都醉心于研发,往往忽视感情生活,我们希望能够促成更多高层次人才配对,只有感情生活稳定了,才能更安心投身工作。”
“通城活力新中心”澎湃强劲人才动能,在开发区的工作安排中,服务留才,还有不少“小切口”。开发区人才科技新政,全面覆盖青年人才、科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全方位涵盖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各领域。去年,根据南通人才新政4.0版的最新要求,打造具有开发区特色的集短期住宿、信息获取、学习成长、互动交流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让刚毕业大学生来开发区“走一走,看一看”,于细微之处持续营造“远者来、近者悦”的良好人才生态。
日报记者 陈可 司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