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分减联办”)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组织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工作,并于近日公布了2023年下半年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综合考评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以来,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效以及市民行为习惯持续巩固,湿垃圾分类量达到9443吨/日,可回收物分类量达到7698吨/日,有害垃圾分类量达到2吨/日,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3%。
垃圾分类常态化韧性更强劲
2023年下半年,全市各区平均得分达到95.93分。静安区、虹口区、长宁区名列前三,在居民区、单位和沿街商铺源头分类实效和分类收运处体系规范运行等方面均保持了较高水准。其中,长宁区、青浦区进步较大,尤其在居民区分类实效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全市各街镇平均得分达到95.69分。大桥街道、新村乡、安亭镇、万祥镇、淮海中路街道位列全市前5名,大宁路街道、重固镇、虹桥街道等街镇进步明显,引领垃圾分类管理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
全市75所三级医院中,61所达到优秀水平;63所高校中,62所达到优秀水平;13座主要交通枢纽中,11座达到优秀水平。其中,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等三所医院,上海行健职业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三所高校,以及虹桥机场、浦东东站长途客运站、吴淞码头等场所分类实效和长效管理制度处于领先水平。
投放环境和便利化程度优化
以市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23年11月,市分减联办继续委托新民晚报面向全市市民就生活垃圾分类实效情况开展市民评价调查,共有约15万人次参与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垃圾分类工作满意度总体较高,感受度稳中向好,96.5%的市民(比2023年上半年增长0.8%),给予了五星好评,这也与市级第三方测评结果的趋势相一致。其中,65.1%的居民认为今年以来我市垃圾分类实效正在持续提升,27.6%居民认为保持良好,5.1%的居民认为基本稳定。此外,据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生活垃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针对市民群众关心的投放便利度、环境整洁度等热点、难点,全市在开展面上投放点整修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兼顾精品亮点打造。按照分类管理精细化、投放环境精致化、科技赋能精良化、回收服务精制化、特色亮点精品化的要求,2023年共建成以大宁路街道延长小区、华阳路街道陶安小区等为代表的347个生活垃圾分类精品居住区,进一步彰显“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示范性和引领性。
“升级版”谱写分类新篇章
2024年,是贯彻落实《上海市持续优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工作方案》的关键年,全市将按照常态化、便利化、减量化、系统化、资源化、智能化的总体思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一方面,紧盯源头分类实效再提升,通过投放模式优化行动、滚动督查制度实施、精品亮点深入打造、宣传氛围持续营造、考评制度不断优化等措施,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实效稳步提升和特色亮点持续打造。另一方面,围绕全程体系水平再提高,积极推进收运处作业智慧监管、包装物减量回收利用、单品类可回收物专项回收试点、黑水虻处理湿垃圾残渣技术应用等任务,重点提升减量化管理、智能化监管、资源化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