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项目已完成全部楼栋主体结构封顶,目前正进行幕墙专业工程、室外综合管网及景观绿化施工,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3月23日,门西数字生活街区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凤游寺52号的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项目,东至鸣羊街,西至凤游寺路,南至城墙南路,北至棉纺厂路。项目地上3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约16.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7.1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
记者在现场看到,10幢新中式建筑的主体已经封顶,分为物联网主导产业片区、创新产业活力集群和文化商业配套片区。建筑采用钢木混合结构,灰色平板水泥瓦和附近的城墙色调相呼应。据介绍,门西数字生活街区项目已纳入秦淮区城市硅巷建设,拟通过深入研究产业发展与老城保护更新有机融合,重点突出物联网和数字技术产业,在展现南京历史风貌的同时不断引进优质物联网企业,推动产业链生态逐步形成。
“我们将通过打造以物联网产业集聚为特色、有别于门东旅游商业街区形态的‘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创新街区,形成文化景区、历史街区与智慧园区三区融合发展的活力片区。”该负责人说。
记者了解到,项目依托周边产业发展及商业活力氛围,目标定位华东乃至全国独具文脉特色的以物联网为引领的高科技产业高地。围绕胡家花园配套、鸣羊街等商业片区,规划品质商业配套,打造环形商业带。同时,充分结合周边古凤凰台、杏花村、瓦官寺、愚园等历史文化遗迹,有机利用紧邻的明城墙环境优势,构建一处底蕴与创新、历史与未来相融合的城市空间。
该负责人表示,项目空间规划以“漫游动线”为核心,通过地上退台、连廊、屋顶观景平台与地下环游动线空间,构建“城墙俯瞰—街巷穿行—庭院驻足—地下探索”的多维体验网络,实现历史场景与数字技术沉浸交互。项目内部街巷与老城街巷相互贯通,拓展和丰富老城的街巷体系。建筑采用钢木混合结构坡屋顶体系,既以轻盈钢结构适应新型产业园的大尺度空间需求,又以木构质感与坡顶韵律呼应周边传统街巷肌理。设计中集合多样化的艺术展示形式,同时植入数字、AI等科技业态,最终形成“宜古宜今”的立体硅巷,成为缝合南京历史记忆与未来创新的空间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