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国家高新区是全国首批、苏北唯一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是盐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
12月1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盐城是纳入中心区的唯一苏北城市。
抓住机遇,融合发展。盐城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借“海”登高,主动将发展置于国家战略中去考量,增强差别化竞争力,加快建设开放新盐城,打造长三角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中韩(盐城)产业园是盐城市被列入纲要的项目之一。今年初,盐城市成立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快中韩(盐城)产业园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园区发展的20条政策措施。坚持在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城市群中谋篇布局,盐城市突破行政区域等级的限制,按照城市群发展的新规律新要求,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打造中韩产业合作的“新高地”。
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最高标准,参照上海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计划”,盐城市着力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政府服务最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的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今年以来,盐城市以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重点,加快构建综合金融服务和多元化融资体系,大力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着力对列入省营商环境评价体系的融资、用地、水电气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
12月12日,“中韩FTA创新实践”主题论坛在盐举行。围绕中韩FTA先行先试政策,盐城市积极复制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投资贸易便利化改革,打造中韩贸易、投资领域扩大开放平台。1至10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8.7亿美元,同比增长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三。其中,出口总额53.1亿美元,同比增长10.2%,增幅列全省第三。
一直以来,盐城与上海地缘相近、人文相亲。盐城市坚持对照“路线图”,进入“施工期”,聚焦“上海总部、盐城生产”“上海需要、盐城配套”“上海成果、盐城转化”“上海市场、盐城供给”,扎实推进“六个一体化”,不断深化产业、科创和市场的精准对接。积极创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打造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生态旅游康养基地,加快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奔跑节奏。
以沪盐共建园区为抓手,盐城市将上海作为“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的主战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攻龙头型、基地型、补链型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引进已具有配套基础的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构建沿海现代化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研发在上海、生产在盐城”的协同创新格局。
今年9月,黄海湿地申遗成功,为盐城市擦亮“金字招牌”。站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高度,围绕“遗产+”新经济,盐城市制定遗产地生态旅游规划,以建设引领性、标志性、功能性强的旅游项目为关键,高标准推进黄海湿地生态旅游业发展。积极做好“生态+旅游”文章,建设长三角沿海生态走廊以及世界知名生态湿地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基地。
作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盐城市充分发挥农副产品主产区的综合优势,主动对接上海标准、上海市场、上海模式,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打响品牌,提高附加值,主动承接上海先进农业产业转移,农产品加工和物流能力不断提升。目前,全市建成3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努力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以最好的生态,生产最好的生态农副产品,供应上海等大市场。
射阳港区5万吨级进港航道工程工可已上报省发改委;滨海港区1#、2#物流园基础设施工程吹填作业已完成;响水港区小蟒牛作业区公用重件码头完成桩基建设……沿海是盐城市开放开发的优势之一。今年以来,盐城港扩容提升工程计划完成投资13亿元,前10个月,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89亿元,占年度计划82%。78个沿海产业带项目完成投资406.3亿元,占年度计划86.9%。
在“建设大口岸、构建大交通、推动大发展”思路指引下,近年来,盐城市大力推进公铁河海联运、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加快与国际航运龙头企业战略合作,不断畅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现港、航、路、贸全要素发展,构建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加快建设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力的开放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