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扛起大市担当 抓实“六保”任务 盐城保障粮食生猪有效供给成效突出
近日,记者从盐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三季度末,盐城市生猪出栏总量和恢复生产进度列全省第一;此前,全市粮食安全保障工作获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盐城市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猪主产区之一,近年来粮食总产量一直保持在140亿斤左右,生猪出栏量700万头左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和生猪出栏量的1%以上,在保障国家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市坚决贯彻中央和省部署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抓实“六保”任务,切实稳定粮食生猪基本盘,充分发挥农业大市稳产保供“压舱石”作用。
重抓头等大事
确保粮食生猪“产得稳”
盐城市坚持把粮食生猪稳产保供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头等大事紧抓不放,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制定落实重要农产品保障战略实施意见,纳入全市综合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建立恢复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全面压紧压实“米袋子”“菜篮子”责任制。
坚持一手抓农村新冠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产品稳产保供、产销对接、复工复产、动物疫病防控、春耕备耕等重点,率先推动饲料生产、畜禽屠宰等企业提前复工,为粮食生猪稳产保供赢得主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县两级落实生猪扩能增量奖补资金1.2亿元、粮食生产惠农资金17.4亿元。层层签订稳产保供“军令状”,落实生猪存出栏190.8万头、344.5万头目标任务,分别超出省下达存出栏157万头、270万头目标任务的21.5%、27.6%。
筑牢稳产基础
确保粮食生猪“产得高”
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近950万亩,确保用最好的地、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全市夏粮喜获丰收,总产达256.3万吨、较上年增4.8万吨;秋粮丰收在望,截至11月8日,全市612.1万亩水稻已收获520.7万亩,进度85.1%,与上年持平。
坚持规模养殖,落实“市县镇”三级挂钩服务制度,重抓1081个千头以上生猪规模场恢复生产,推进在养场扩养,鼓励空栏场复养,加快新建场投产,多措并举恢复生猪产能。截至三季度末,全市生猪存栏223.4万头、累计出栏商品猪239.8万头,分别完成省下达目标的142.3%和88.8%,恢复生猪生产进度列全省第一。牧原等8个新建项目产能达80万头,年底可新增生猪存栏15万头、能繁母猪存栏2.2万头、出栏生猪25万头。
注重抓好防病减灾,突出抓好赤霉病、稻瘟病和非洲猪瘟等重大病虫害、动物疫病防控,采取“政府出资、分散采购、联防联控,第一次用药全覆盖”的小麦赤霉病防控模式,在全省独树一帜;建立健全以镇、村两级为主体的动物疫病防控监管网格,大力开展违规调运“百日整治”和“三灭一消毒”专项行动,确保粮食生猪生产安全。
坚持绿色发展
确保粮食生猪“产得好”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坚持“种养结合、畜地平衡”,统筹种植业和畜牧业协调发展,探索形成适度规模养殖基地与基本农田相配套、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可持续、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响水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并在全国宣传推广。
发展绿色规模种养,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大力推行粮食、生猪生产新技术,创建省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99个、部省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406个,“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年底将实现全域覆盖。整市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全市规模养殖场养殖污染治理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化肥、农药使用量(折纯)较2015年分别削减6.06%、7.26%。
深入推进“万企联万村”“国有农场与地方联动一体化发展”,强化龙头企业招引,落地一批粮食烘干、农畜产品冷链、仓储、精深加工、物流园区等产业项目,以市属企业银宝集团为平台,推进百万头生猪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冷链物流全产业链项目,全力推动粮食生猪就地转化增值。以“盐之有味”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射阳大米、阜宁大米、中粮肉食等品牌知名度不断彰显,盐城粮食生猪等重要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记者 崔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