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栋古屋镌刻岁月流变,一口口古井记录历史变迁。从历史风尘中走来的传统村落,承载了一方风土人情,容颜在变,但乡愁不变。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下,传统村落迎来发展新机遇。
盐城市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开展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保护利用工作,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和魅力,留住乡情,记住乡愁,绽放新颜。据悉,盐城市有17个村入选省传统村落名录、14个传统建筑入选省传统建筑组群目录。
百年古民居 现往昔风采
仲夏时节,建湖九龙口镇收成村。漫步青石小径,入目的是青砖黛瓦,小桥流水,不远处的田里,农民在忙活,一派宁静祥和。
收成村坐落在戛粮河畔,历史悠久,去年入选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依托村落自然肌理和建筑特点,收成村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对收成老街实施保护性改造,打造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的家园。
收成老街三面环水,周边生态以农田、河流为主。收成村党总支书记夏正东说,“我们制定规划,对老街区、老房屋进行修复改造,做到‘修旧如旧、建新如旧’,重现收成老街历史风貌。”
传统建筑浸染着时光的印记,历经风雨变得斑驳沧桑。而如今,一砖一瓦、一椽一木的保护修复,让其展现出新的生机。
“房子大约有200年历史,虽不是我家祖上的,但是我出生在这里,已经住了79年,感情非常深厚。”在盐都区楼王镇丁马港村,顾华之家的屋子是一栋清末古建筑。在盐都区支持下,2019年,楼王镇对其进行修复,去年交付。顾华之说,“青砖小瓦,五柱落地,这些都没有变。房子修复后,重现了原有的建筑风貌。”
据《盐城县志》记载,丁马港始于清朝中晚期,民居大多建于清末,青砖小瓦、飞檐翘脊。现存清末古建筑9幢36间,民国时期建筑16幢,大多仍保持当年原始风貌。
丁马港村古民居和古院落修复工作,突出村庄巷道肌理,聘请工匠艺人,修复马头墙、屏风、门窗等部件,保留村落的原汁原味。目前,修复2幢古民居,复原改造1幢古民居。去年,丁马港入选省首批传统村落名录。
古镇古村的保护和利用,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承载着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期许。那如何做好保护和利用呢?既要保存历史风貌,又要汲取新鲜养分,使其有不断发展的动力。
“品味古镇,就是品味古老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淳朴的民风。”端午小长假,安丰古街游人如织。上海游客万静娴第一次来安丰,在盐课司闻鼓声铿锵,在古戏台听歌声悠扬,去省文物保护单位鲍氏大楼见证盐商们曾经的辉煌……
东台安丰是一个千年古镇,多个传统建筑入选省传统建筑组群目录。在古代,安丰因盐而盛,盐业兴起带动商业发展,明清时逐步建成了北起下灶星月桥,南至盐埧盈宁桥的七里石板古街。
“现存的历史街区中,明清建筑多达15万平方米。”安丰镇党委书记韩波说,安丰实施古街修缮保护工程,实现保护与开发、文化与商业、传统与现代的有机传承和嫁接。
保住“筋骨肉” 守住“精气神”
古镇古村大多有秀美的自然风光、独特多元的民俗文化、厚重的历史底蕴。保持历史风貌,不仅要保住“筋骨肉”,还要守住“精气神”。在保护有形的建筑肌理、景观空间的同时,使无形的历史文化鲜活起来、传承下去。
安丰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千百年来盐文化浸润着这片土地。从这里走出了哲学家王艮、布衣诗人吴嘉纪、画家戈湘岚等一代先贤,闪光于历史星河,撑起古镇的风骨。
盐民哲学家王艮倡导“百姓日用即道”的哲学思想,致力于为劳动人民讲学。
布衣诗人吴嘉纪著有《陋轩诗集》,收入诗歌1000多首,其中很多诗反映了盐工的疾苦,留下古镇盐文化的结晶。
……
盐韵文化是安丰古镇的魂。为充分彰显古镇原生态的古朴与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安丰组建古镇乡愁文化研究会,举办王艮思想研讨会、戈湘岚画作笔谈会;挖掘、收集、整理传统风俗、工艺以及广为流传的诗词等,形成画册、系列丛书;复建古戏台,成立多支民俗文化演出队,定期举行非遗文化展示和民俗活动。韩波说,“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深刻的弘扬。我们注重挖掘古镇文化特质,充分做好资源整合利用,让盐韵文化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弘扬。”
在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和利用过程中,要既看得见“形”,又能体会到“情”。
收成有“凤凰池沼”的美丽传说,还有饱经风霜的“唐槐”,颂扬贤孝的薛宫孝子坊……“收成有‘八景’,文化底蕴厚实。我们抢抓打造旅游专线沿线重点村庄的机遇,将传统文化、特色村庄与生态资源相融合,实现乡村旅游与传统村落保护的良性互动和发展共赢。”九龙口镇副书记张翼鹏说。
“我们对唐槐、东海王墓、扣马桩等历史遗存予以严格保护。”夏正东说,建立村史馆,修建孝子坊和孝心慢道等,加强传统文化传承,积极创树文明乡风典型示范。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盘活传统村落的过程中,应努力找到每个村落的独特定位,走差异化发展路径。”市政协委员、中国海盐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于海根说,“深入挖掘绿色湿地文化、红色铁军文化、白色海盐文化、蓝色海洋文化和田园农耕文化等,进一步发挥文化资源禀赋,提高民俗文化含量,让历史文化在保护中更好地传承。”
破解“空心化” 村庄“活”起来
经济不发达、大量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基础设施落后……这些是许多村庄面临的问题。如何吸引人回乡,化解“空心化”问题?发展产业是留住人的关键。
安丰一直在探索新型富民强镇之路,实现古镇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基础上,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发展电子信息、古镇旅游等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韩波说,“我们要将安丰打造成‘民安物丰’的幸福小镇,让原住民留下来、新移民愿意来。”
传统村落谋发展,须打造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产业和新业态,增强造血能力。盐城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晓荣博士表示,“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以应时蔬果、花卉苗木等为依托,融合乡土风俗文化元素,进一步打造郁金香文化节、梨花节、菊花节、西瓜节等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深入拓展农业和文化旅游、科技教育、健康养生的交叉融合度,开发一批有景观看头、有文化说头、有休闲玩头的乡村文化体验产品,充分展示传统村落特有的民俗文化和乡土人情。”
传统村落既要延续传统文化,又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但村子的风貌被原汁原味保护好,我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收成老街居民王泽看着老街的变化,很有感触,“现在每个小巷都有了名字,巷子里干净整洁。装了路灯后,夜里出门不再小心翼翼。地下铺设了污水管道,不久后还将进行改厕。”
“在保持原有风貌基础上,以绣花功夫对传统村落进行修缮改造,加快推进改厕、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满足村民现代化生活需求,让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提升。”市住建局村镇建设处处长徐爱文说。
如何让传统村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盐城市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着力保护乡村的自然肌理、建筑风貌和地理标识,严禁大拆大建,保持本地生态景观、田园风光和传统历史文化。”徐爱文说,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房改善工作,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力度,挖掘利用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形成保护与利用的良性循环,让传统村落成为令人向往的美丽乡村。(记者 杨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