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首页>地方频道>盐城>要闻

盐城:探索沿海碳汇造林 为护绿增添新动力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林业碳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刚刚结束的盐城市委七届十三次全会提出,“积极增加碳汇能力,加快建设千里海堤防护林带和万亩新林场,推动更多盐碱荒滩成为林海绿洲。”

  碳汇试验林,正是盐城市充分发挥森林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全市碳汇总量,加快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积极尝试。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今年全市优选11个地块进行碳汇造林试验,目前已完成栽植约1000亩,探索沿海地区碳汇林栽植经验,为碳达峰、碳中和作出生态大市的努力。

  沿海新植千亩碳汇试验林

  8月12日,在东台闸北原老海堤(现旅游一号线)两侧,高大的水杉枝叶茂密,层层叠叠地簇拥起一路的荫凉。在道路东侧外青坎,则是今年新植的碳汇林,成片的榉树、水杉等苗木长势喜人,整齐排列,绿意盎然,一眼望不到头。

  “在选择碳汇林试验地块时,我们尽量做到相对集中连片,以便于集中管理。该地块面积大,周边人为活动较少,土壤经过多年改良,盐碱含量已大大降低。”东台市林业中心副主任陈礼森介绍,这片碳汇试验林面积约120亩,长1240米,宽65米,栽植榉树、水杉、女贞等树种。“为避免‘碳泄漏’,在造林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机械和人工管理,从目前看,苗木长势很好,成活率90%以上。”

  今年盐城市在9个县(市、区)的11个地块进行栽植碳汇林试验,目前已完成栽植约1000亩。碳汇林是指通过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利用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降低温室气体在大气中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具有强大的固碳释氧功能,是经济、环保、安全的吸碳器,同时还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育水土等多重非碳效益。

  市林业站副站长姜鸿爱介绍,和普通植树造林有较大差别的是,碳汇林要求苛刻,需要的是2005年以来的无林地,且不属于耕地、湿地和有机土的范畴。在造林过程中,注重原生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土壤的扰动符合水土保持的要求,不采取烧除的林地清理方式以及其他人为火烧活动,不移除地表枯落物、不移除树根、枯死木及采伐剩余物,尽可能保护林地的原生散生乡土树种,且一般20年内不得变动采伐等。

  在大丰林场南场7排52号地,满眼新绿,一排排薄壳山核桃、水杉、落羽杉、中山杉迎风挺立,展露蓬勃生机。“这块宜林地,过去由于盐碱含量高,一直未能造林,经过多年引水种植水稻,淋盐洗碱,地块盐碱含量大大降低,现用于营造碳汇林。”大丰林场副场长印荣华说,“碳汇林的苗木全部是林场自己培育的新苗,树种也是几经筛选的耐盐树种。”

  “这块碳汇试验林,面积103亩,今年3月栽植了中山杉、落羽杉、水杉、薄壳山核桃4个树种,进行块状混交,做到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共计4000株,目前苗木成活率95%以上。”印荣华介绍,为做好碳汇造林种植试验工作,林场认真学习碳汇林知识,安排林业技术人员参加相关的碳汇造林培训;按照碳汇林的要求,林场加强新造林抚育,及时对新造林进行除草、治虫、施肥、修剪扶正等;同时,明确专门人员对造林活动中机械整地、苗木运输、抚育等活动进行专门记录,为开展碳汇林计算提供依据。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在上海农场北垦区东堆,一片294亩的碳汇试验林经过海风的洗礼,在夏日骄阳下更显青绿。江苏庆丰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祖春说,上海农场在盐城面积46万亩,其中林地5.5万亩,他们积极支持参与盐城碳汇林项目建设。

  记者看到,林下种植着成片的毛豆。“毛豆能防止周边杂草长得太快,从而减少林木的人工管护,同时能起到保湿、固氮作用,减少水分蒸发,阻止盐碱随水分蒸腾,增加土壤肥力。”贾祖春介绍,当地盐碱含量高,他们通过填埋熟土、秸秆捂根等方式,降低地块盐碱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我们着重打造永久性生态功能林,该地块靠近海边,环绕农田外侧一周,作为碳汇林经营,既起到碳汇积累,又能起到抵御强风作用,同时集中成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增加湿度,形成小气候环境,有利于周边农作物生长。”贾祖春说,在树种选择上,他们根据立地条件,选择耐盐性较好、生长量较大的中山杉,“中山杉枝叶量大,树冠大,抗风力强,落叶期较短,固碳效果更好。”

  目前,全市优选11个地块进行碳汇造林试验示范,尽可能选取“原冠苗”,采取混交模式造林。盐城市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森林、湿地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育等措施增加全市碳汇总量,进一步加强碳汇林业规划布局,加大碳汇林建设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吸引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参与,着力营造一批符合标准的碳汇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森林生态产品。

  “通过推动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对造林和林木全过程开展碳汇计量和监测工作,实现碳汇造林所产出的碳汇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市林业站站长戴蔚说,根据测算,一公顷阔叶林一天可以吸收1吨二氧化碳,释放0.73吨氧气。森林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出1.62吨氧气。目前盐城市有成片林380万亩,森林碳汇总量可观。

  盐城市正通过大面积栽植碳汇试验林,为进一步推广碳汇林积累经验,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目前该局正积极推动25个样地的碳汇监测工作,拟通过招标确定有资格的机构进行样地的碳汇监测,实现碳汇数据化,通过数据比对,具象化固碳量,助力实现“碳中和”。

  瓶颈待突破为护绿增添新动力

  碳汇试验林,是盐城市充分发挥森林在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植树造林增加全市碳汇总量,加快助力实现“碳中和”的积极尝试。

  “碳汇造林有别于一般造林,要求在造林前、造林时和造林后期管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碳泄露,有碳排放的机械、交通工具使用越多,造成的碳泄漏就越大,最后产生的净碳汇量就越少。”陈礼森坦言,“造林过程中,如何减少碳泄漏,需要我们不断摸索。”

  “碳汇造林投入大,项目计入期一般为20年,目前仍以生态效益为主。同时,碳汇计算专业性强,需要对造林地块上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全面监测。”贾祖春说,需要下大力气,对准实践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成本、人才等难题各个击破,对于碳汇林规划、建设,他们仍然缺乏经验,希望通过政府统筹,寻求相应指导机构的帮助,科学计量监测森林碳汇,助推碳汇林实现经济、生态双效益。

  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林业碳汇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要唤醒沉睡的林木资源,让群众享受碳汇收益,碳汇造林仍然任重而道远。

  开展碳汇造林试验的同时,盐城市继续以沿海盐碱地造林、清水走廊绿化、绿美村庄建设为重点,增加碳汇总量,厚植绿色家底。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9.87亿元,共新造成片林3万亩(其中,退化林修复、低效林改造1.25万亩)、四旁植树615.58万株、栽植珍贵用材树1.5万亩、森林抚育7.3万亩、新建和更新完善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0.5万亩,全市共有94个村庄开展绿化建设,基本已完成年度目标。

  ——沿海盐碱地造林。按照市政府开展海堤公路两侧和海边绿化的要求,开展沿海森林资源状况、林带断垄、退化林、低效林和可造林地块等情况的摸底调查。截至目前,海堤公路及海边盐碱地造林已完成7235亩,其中,新造林4520亩,年度任务全部完成。

  ——清水走廊绿化。全市重点推进串场河、通榆河沿线整治提升和绿化补植改造工作,同时结合农村村庄河塘整治专项行动,新建和更新2126条2150公里的农村河塘两侧造林,对断垄缺株的进行补植或重新造林,做到应栽尽栽、栽即栽足。

  ——绿美村庄建设。充分利用村庄边角地、路道、河堤、荒废地等可造林地,做到宜林则林、应栽尽栽,在庭院宅旁、公共绿地、闲置土地见缝插绿,全市以自然村为单位开展了94个村庄绿化行动。(许虎 徐晶晶 记者 陈婷 见习记者 安瑞倩)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44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