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品牌农业与市场》杂志社主办,元一智库农研中心、农业行业观察等多家行业媒体联合发起的网络票选2021“中国好大米”区域公用品牌榜单出炉,射阳大米成功入选,成为十强之一。前不久,商务部公布2021年第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江苏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发布,射阳县名列榜单。
伴随着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新兴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快速更迭,全社会数字化进程正在飞速加快。近年来,该县抢抓数字化转型发展机遇,围绕数字乡村建设,将“互联网+”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以争创全域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引领,扎实推进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农业生产走向智能化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是当前“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坚实保障。
射阳县委书记吴冈玉在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指出,要将数字经济作为县域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围绕数字化发展,该县不断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融合,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智能农业加快突破,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和信息工程,建成洋马鹤乡菊海智能育苗系统、特庸镇仁军养殖场智能蛋鸡养殖系统等39个先进的物联网示范基地。信息服务日益完善,建成24小时的12316服务工作站、150家村级益农信息社,完善县、镇、村三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网,为全县150个村、40多万名农民提供服务。大数据建设突飞猛进,总投资1018万元的县农业大数据平台已完工,通过“1+3+N”的智慧农业规划和布局,将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结合,加速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只要轻点手机APP,农民通过手机屏幕就可以实时了解土壤肥沃度,利用无人植保机就能顺利完成播种,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溯源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作为连续九年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的射阳,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的加持下,农作物种植再也不用“凭经验”,丰收的喜悦又到眼前。
从经验种植到过程溯源
——质量监管走向透明化
醇香软糯、味美质优,这是射阳大米屡屡占据国内大米品牌榜单的“法宝”。想要知道射阳大米是如何生产加工出来的,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互联网高铁”带你直达种植加工现场。射阳大米集团覆盖在生产基地、物流仓储、加工生产等环节的130多个“监控设备”就像是忠实的“记录者”,时刻记录着“一粒米”的奇妙之旅。
厚植数字“土壤”,让“漫步在云端”的新技术更快融入农业生产,让数字乡村建设步伐更加稳健。为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该县积极推进“物联网+农业”,依托县农业大数据平台,接入19个物联网示范点,为射阳大米、洋马菊花等30余种农产品生产提供精准化农资配方、全天候监测管理、全流程追踪溯源。
“您好,您要咨询什么问题?”“我想知道射阳县合德镇的土壤情况。”在射阳县集展示、大数据、检测、产学研、培训于一体的农业大数据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小慧”可谓是新晋“网红”,无论多难的问题在“她”看来都是“小菜一碟”。在这里,融合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交通运输、公安等各项涉农数据,用电脑监测农田、手机操控农事,坐在办公室就可以种田、养殖,真正实现监管、服务双统一。
从家长里短到发家致富
——基层治理走向高效化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随着数字化浪潮奔涌向前,互联网应用不断深入、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和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智能终端设备快速普及,对于乡村基层治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前申请退休要到县城去办手续,要花很长时间。现在村里有了‘人社通’,到这里几分钟就办完了,很方便。”日前,在兴桥镇红星居委会的为民服务大厅里,村民陈玉才在短时间内就成功办理了社保业务。
为打通惠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射阳县投入1500万元,自行研发、建设“移动端+桌面端+后台支持系统”三位一体“人社通”信息平台,在全省人社系统率先形成以县、镇、村三级一体服务、一窗通办为核心的“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射阳模式。截至目前,全县15个镇(区)人社窗口,兴桥镇、四明镇等4个镇(区)所有村(居)人社窗口的“人社通”智能终端已安装到位。“人社通”信息平台上线以来,镇、村业务办理好评率100%。
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智慧引领农村发展。在射阳如“人社通”这样以数字化提升乡村基层治理的举措还有很多:开设“网格议事统一活动日”,充分发挥“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机制优势,着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互联网+党建”的治理模式,用网络直播平台等渠道,组织村民线上集中收看、线下聆听专家讲党史……真正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化”翅膀,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通讯员 吴融 周蓉蓉 记者 张长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