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世界级理念、国际化标准,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候鸟栖息地打造盐城“金名片”
1月10日至11日,全球滨海论坛在江苏省盐城市召开,该论坛由盐城已连续举办四届的黄(渤)海滨海湿地研讨会升格而成;10日,黄海湿地博物馆开馆,场馆由盐城老火车站改造而来,博物馆周边改造为黄海湿地博物园。黄海湿地博物馆作为滨海论坛举办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周边的湿地博物园、国际会议中心共同组成盐城的“生态会客厅”。
自从2019年,位于盐城的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后,苏北农业大市盐城就频频在湿地上做文章。“生态就是民生,绿水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湿地就是财富。”盐城市代市长周斌说,近年来,盐城严格履行《世界遗产公约》,更大力度开展湿地保护与修复,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黄海湿地生态修复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同时,争创世遗品牌历程艰辛,让盐城倍加珍惜世界自然遗产这张金名片,将用世界级的理念、国际化的标准,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候鸟栖息地如何打造为城市名片?2019年9月1日,盐城实施《盐城市黄海湿地保护条例》,推动成立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充分依托黄海湿地研究院平台,积极开展黄海湿地课题研究。2019年12月,盐城师范学院成立了江苏第一家、全国第二家湿地学院,专门服务盐城的湿地。此外,盐城市政府发起成立黄海湿地研究院,并邀请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前主席章新胜、联合国湿地公约秘书长玛莎·罗杰斯·乌瑞格担任研究院名誉院长,聘请英国、荷兰等国家专家学者担任特聘研究员。2020年6月,盐城召开环黄海生态经济圈专家研讨会,盐城牵头,提出与中国黄渤海沿岸城市,以及朝鲜半岛上的一批城市,共同打造生态朋友圈。
随着人类沿海开发活动强度增强,滨海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带。为了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城市打造一片候鸟家园,盐城成为国内首个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写入党代会报告的设区市。
盐城生态好,鸟儿用脚来投票。条子泥湿地设有国内首个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条子泥涨潮时,大堤外海浪涌来,大堤内,几万只鸟儿在720亩的高潮位栖息地嬉戏、觅食。720亩的栖息地建成后,来此栖息的鸟类新增22个种类,达到410种,在全球自然湿地丧失和退化加剧背景下,条子泥湿地候鸟种群数量实现不降反升。在整个条子泥湿地,每年有20万到30万只候鸟在此越冬,300多万只候鸟于此过境停歇,其中就包括全球野生迁徙仅千余只的丹顶鹤,仅600多只的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等。此外,条子泥小青脚鹬数量也从此前的不足千只,到如今的1164只,连续两年突破学界预估。
盐城正用心做好申遗的后半篇文章,从保护管理、科学研究、合理利用、对外交流等方面,全力释放世遗品牌效应。好风景确实带来好经济,目前,盐城共有4A级以上景区21家。去年1至11月,盐城4A级以上景区接待游客2396万人次,同比增长59%。(记者 任俊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