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清风徐来,带来阵阵迷人瓜果香,隐约可闻百鸟争鸣,目光所及皆是绿叶红花,错落有致的特色村落建筑分布在一片绿色田园之中,穿插其间的道路宽阔整洁,连接着村里村外浓浓的乡情。凑近一些看,一排排青砖黛瓦宛若一幅泼墨山水画跃入眼帘,令人眼前一亮,不禁感叹,现在的乡村真是大变样!现如今,这样的美丽乡村图景已经比比皆是,它们宛如散落在盐城广阔大地上的点点繁星,点亮了这座“沿海绿城”新的名片。
近年来,盐城市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抓手,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乡村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农村面貌和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补短板、美生态
筑牢乡村振兴环境基石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盐城始终践行“两山”理论,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抓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键举措,集中治理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全面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要想生活过得好,环境治理不可少。”亭湖区黄尖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该镇坚持先谋而后动,持续加大对农村环境的集中整治力度,深入开展“五清四净”和整治“十乱”现象,基本实现全域干净整洁;在农村生活垃圾回收上,做到“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规范化处理,实现了垃圾分类回收、及时清运和集中清理;在河道生态整治上,招聘清洁人员专门负责清理河道中的沉船坝埂、养殖围网垃圾、漂浮物、杂生水草,并选择种植芦苇等水生植物,赋予水体以生态、还河道以清澈。
位于大丰城区南侧的恒北村,在环境整治上有自己一套心得。恒北村狠抓村庄污染物治理,目前已建成3座小型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截污管道8000多米,疏浚全村15公里河道,建设垃圾池336座,添置分类垃圾桶50多只,成功实现了村庄环境生态的常态化管理,荣获国家级生态村、全国文明村等称号。
东台市甘港村致力于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村庄建设有一处秸秆收储中心,专门用于农作物收割后残留的秸秆处理及加工再利用。经过处理后的秸秆原料销往发电厂、造纸厂、种植基地,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用秸秆铺设出一条致富路。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是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的一个缩影。大丰区斗龙港村公厕、户厕两手抓,村庄内建有水冲式公厕,渔港风情街内配置有一座三星级水冲式旅游公厕,公厕与村庄整体建筑风格相统一,协调美观、干净卫生。具体到家家户户,徽派渔村风格的居民楼内统一建设了无害化卫生户厕,整村全面消除了旱厕,做到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
户厕改造要做好,现代技术离不了。亭湖区将现代技术引入户厕改造,将“农村户厕改造”模块加入“亭农云”大数据平台,建立农户厕所改造可视化档案。在该模块下,管理者可对总户数、卫生户厕户数、旱厕户数等情况获取实时统计分析数据,实时跟进厕所改造进度,加快农村厕所革命进程。
谋发展、促融合
勾勒村强民富幸福生活
乡村环境美不美,村民生活品质高不高,直接关系着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和广大农民的幸福感、获得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农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近年来,大丰区西团镇紧紧围绕提升村民生活品质、助力农民创收致富做文章。作为传统盐阜工业重镇,西团镇坚持以抛丸机为核心的工业为切入点,由政府搭台汇聚能人强企,通过“抓规划、抓基建、抓招商、抓服务”,以活跃民营经济来反哺本地农业,走出一条具备本土特色的工农互促之路。在策略上,西团镇坚持多措并举,以抛丸机集群业态留住本地村民,同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大力培育野菜、蔬果加工企业,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效益化,全面惠及全体农民;在乡村业态上,挖掘牛湾河生态农业园等产业园区,推进“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与电子商务、休闲旅游、特色工业的深度融合。
若要问什么是幸福的颜色?巴斗村村民会告诉你“蓝金红绿”四种颜色。作为镶嵌在世界遗产保护地、全国最美海湾、东台沿海条子泥畔的美丽渔村,这四种颜色精准地勾勒出巴斗村全体村民为村强民富而共同努力的奋斗轮廓。“蓝色”代表着村干部集体带领村民实行全域河道疏浚、铺设污水管道、严格垃圾分类和常态化保洁管理的系列举措,还渔村一片蓝天碧海;“金色”折射的是巴斗人从靠海吃海到养海富海、海洋渔业生态旅游的新型富民强村探索之路,“到巴斗享渔趣、到巴斗吃海鲜”成为巴斗村的崭新名片;“红色”是党建文化引领下的新时代乡风文明,巴斗村围绕“三宣讲三传送”,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不忘先辈的奋勇拼搏,续写巴斗人的崇德向善、艰苦奋斗;“绿色”代表着巴斗湿地和绿植成就的“天然氧吧”,好生态成就好环境,在这里,春日踏青、夏日避暑、秋日看景、冬日吸氧,给你四季纯真享受。巴斗村通过“四色”向我们展现的是生态湿地之美、品质渔村之美、党建引领之美、产业融合之美。
促常态、定责任
完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既要守小家,更要护大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的不是“一时美”,而是“长久美”,需要持续完善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引导全民参与,坚持久久为功,共同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长效管护难在长期性,盐城各地纷纷创新监管考核评价方法,推动常态化管护机制落地生根、持续优化。大丰区全域创建“红黑榜”考评办法,从生活垃圾治理、水环境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6个方面对全区218个行政村进行长期考核,排名靠前的进入红榜,给予宣传和奖励,排名靠后的进入黑榜,指出问题并责令整改到位。亭湖区在便仓镇“五位一体先行、五化同步创新”长效管护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区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位一体”长效管护,通过市场化发包,将农村道路、河道保洁、绿化修剪以及垃圾中转站等公共设施和垃圾治理委托第三方公司管理,责任明确到人,设立村级监管员,实现河清、路洁、草绿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新兴镇创新实施“犇牛评比”“空中巡查”“问题随手拍”等行动,推动村庄清洁行动工作全域、全面、全力、全民开展。
乡村长效管护离不开广大村民的参与,如何调动村民自治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是实现常态长效化管理的重要一环。东台市大力开展8镇11村、7镇7村人居环境示范区建设,在28个村(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管理试点,通过以积分换奖品,激发群众自觉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盐都区郭猛镇在村庄管护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群策群力,通过舆论宣传,广泛采用公众号、乡村广播、微信群、宣传栏、标语横幅、专题培训等方式,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行动的内生动力,让群众主动参与到常态化管理的工作中来。(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