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数智结合,加强动态监测。建立互花米草“人工+智能”监测运行机制,综合利用无人机航拍、遥感影像识别、现场调查等技术手段,完善全市互花米草动态防治数据库,通过图斑比对实时监控复发或新增区域,为互花米草“早发现、早除治”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今年以来,共监测复发图斑15个,面积529亩,均已整改完毕。二是技术攻坚,实施生态修复。联合浙江海洋大学、省林科院等高校院所,攻坚突破互花米草入侵机制与治理技术,综合开展湿地微生境改造、盐地碱蓬和海草床恢复等生态工程,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持续性。今年以来,完成除治面积3047亩,年度处置率达117.7%。三是完善机制,推进长效管理。完善互花米草“市抓统筹、县区落实、镇街管护”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施工质保、网格管理、分类管护、监测处置4项机制,从严落实治理项目实施单位巡查管护责任,推动互花米草防治常态长效。今年以来,完成管护面积12591亩,完成率达100%。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