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广场隧道建成通车;南接线桥面沥青完成摊铺……记者19日从市建委了解到,备受市民关注的新生圩长江大桥(仙新路过江通道)项目,目前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向着年内建成目标不断迈进。
一条条弧形大道在空中伸展,即将“牵手”形成空中立交,助力实现城市干道的快速交通转换……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栖霞大道五层互通立交目前已进入主体结构施工收尾阶段。
栖霞大道互通立交是新生圩长江大桥建设工程的重要一环,采用直连式互通立交模式,地面辅路十字灯控交叉口为第一层,栖霞大道十月广场隧道为地下一层,仙新路主线高架为第四层,八条连接栖霞大道和仙新路高架桥的匝道处于第二、三层。
考虑到栖霞大道互通立交部分路段处于栖霞大道上方,交通流量大,若长期占地施工会影响市民日常出行,因此,项目在上跨道路段采用了全预制拼装钢箱梁结构,将桥梁主要构件在工厂集中加工生产后,运输至现场进行吊装。
在吊装前期,项目部对各道工序及吊装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精细化仿真,1∶1还原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站位,有效提升了吊装过程的精度和安全性。当主梁由工厂运至施工现场后,可实现多段面同时安装。“全预制拼装钢箱梁施工采用装配式支架体系,不仅能够成倍缩短工期、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还有效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和交通占用的影响。”市公建中心负责人介绍。
项目施工范围内包含燃气、水管、光缆等多种地下管线,如何对错综复杂的管线完成迁改,是施工的重点难点内容。建设单位通过建立施工清单,制定周密施工方案,强化安全技术交底,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了管线迁改工作,保障了5层互通立交施工顺利推进。
位于地下一层的十月广场隧道,目前已完成交通导改并投入使用;正在建设匝道桥钢箱梁预计下月完工。进入全线冲刺阶段,新生圩长江大桥南接线近日也顺利完成桥面沥青面层施工任务。市公建中心项目负责人现场介绍,新生圩长江大桥全线桥面铺装已进入收尾阶段,下一步将进行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新生圩长江大桥(仙新路过江通道)是我市连接江南主城区与江北新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要纽带。建成通车后,由栖霞大道前往江北新区的车程,将由1小时缩减至10分钟,对进一步提升我市长江干线过江能力、完善区域路网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