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2日讯 一枚盐城县“小学教师研究班”徽章,近日现身市区。江苏省红色收藏委员会副主任毕阳告诉记者:它是抗战期间,我党在盐阜地区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的实物见证。
20日下午,记者在陆公祠见到这枚徽章。它直径3厘米,铜质。徽章上的字迹是“盐城小学教员研究班”。背面有编号“246”。“它原来表面镀有景泰蓝色,因为时间太久,原色脱落了。”毕阳说,这正说明徽章经历的年代比较久远。
“这是皖南事变后,在新四军东进盐城重建军部期间,我党加强宣传教育,培训师资力量,扩大抗战宣传阵地的一个重要措施。”毕阳查阅有关史料,确认这是1941年1月初 盐城县在西郊张庄大觉庵举办“小学教师研究班”上发的徽章。这个培训班由郭铭任大队长,学习1个月,有500人参加这个培训班。刘少奇、冯定、钱俊瑞、薛暮桥、孙克定、陆璀、许晴、贺希明等先后到研究班做报告。
毕阳热心收藏盐阜地区红色文物,上个月他在陆公祠文化市场上看到这枚徽章,他用放大镜仔细辨认徽章上的字迹后,立即决定收藏下来。“虽然它表面锈迹较重,字迹模糊,但我认为它还是一个值得收藏的红色文物。”
相关史料表明:皖南事变后,新四军东进江苏,在苏北开辟并扩大抗日根据地。为动员民众百姓投入抗战洪流,同时揭露国民党分裂抗战力量的企图,加强向学校师生宣传抗日救亡,动员教师组织教抗会,学生组织学抗会。在此背景下,盐城县成立小学教师救国会,拥有会员600多人。同时,我党地方政府积极组织抗日宣传力量的培训工作。毕阳收藏到的这枚徽章,正是在张庄组织教师培训的一个重要物证。按照当时参加培训人数,可以推测当时一共向参训教师颁发徽章500枚。
77年前的春天,进行教员培训并颁发徽章的所在地张庄大觉庵,到底在哪里?徽章正面环形字迹下面的图形,究竟是地图还是表示火炬?毕阳很有兴趣弄清楚。他希望有关专家学者和收藏爱好者能提供解释,共同挖掘那一段抗战教育史。
有意提供线索者,请联系:13770088256(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