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盐城市人民中路与后关路交汇处的一家邮政报刊亭已停业一年多了
报刊亭橱窗上的杂志还是2011年的12月份,而窗台上已布满灰尘,台板上落了厚厚一层锈。
经营者:
十年间,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过期报纸卖不掉当废纸卖
中国江苏网8月27日讯 大雨一直下个不停。8月25日上午,刘成(化名)右手托腮,守在他的报亭中,看着过往行色匆匆的人们。面前的报摊用通明的塑料纸盖住,但仍被雨淋湿了一角。见记者在报亭前停留,刘成立即把自己吹的微风扇转了方向笑脸相迎:“买报纸还是杂志啊?”
刘成是邮政报刊亭的店主,长期在工人文化宫北门口售报。这儿属于盐城最繁华的商业区,周围有数个知名的大商场和医院。刘成说,当年,他们一家四口都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靠他每个月拿点生活费。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开了这个报亭,这一开就是十多年了。回想当初,2002年刚经营报亭时正值最火的时候,市第一中学、第一小学都没有搬走。买报纸杂志用“抢”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基本都是一到货就被抢购一空,很多都是固定的老顾客,而且都是经常连着预定的。
刘成的报亭经营的报纸期刊杂志等加在一起不下于一百种,现在也就《瑞丽》、《都市丽人》等时尚的期刊杂志买的人多些,其他的如报纸等,基本属于亏损状态。报纸一天也就只能卖十几份。最多的只能赚两毛五分钱一份,前提是不能有剩余。如果剩下个三五份,那当天的报纸就白卖了。刘成指着亭内的一堆报纸,“这些都是卖剩下的,只能当废纸称重卖掉!”他说,卖一大堆报纸还不如卖条烟来得快,所挣利润还不够付房租,且报纸上架时间早,这样的活儿没有多少店家愿意做了。以前也顺带做过公用电话,自从手机普及后,公用电话就撤了。一是因为电话维修费用较高,经常要维修,修一下就十几块钱,而打一次电话才能赚一两毛钱。二是,现在手机普及,连很多小学生都有手机了,没人再用公用电话了。
靠销售矿泉水、饮料支撑门面
家住青年西路的赵老先生感叹:现在买报纸越来越难了!离他家最近的报亭也要到鹿鸣路或者迎宾路上,想买份《参考消息》都要跑好远。
面对一些老读者不满,报刊亭经营者也很无奈。记者走访发现,许多报刊亭是靠卖水、饮料等维持生存,卖报刊基本上赚不到钱,有的还要赔本。
相比一些亏本的报亭,位于市区鹿鸣西路温馨花园门口的报刊亭经营者于内华则相对幸运点,“我的地段还不错,靠着盐中,周围也有不少小区,平时买的学生比较多,现在放假了,生意就稍微差一点。”
今年64岁的于内华,是从2010年开始经营报亭的,当时刚退休在家的他突然觉得失去了生活的目标,便和家人合计经营了这家报亭。从最初的只卖报纸、杂志开始,报刊亭的功能不断增加,以前是以报刊为主,现在虽然报刊也能卖出不少,但是更多的收入是靠给电瓶车充电,销售饮料、水、雪糕等。
中老年店主想转行却无门路
盐城市迎宾路小学对面的报刊亭店主姓李,今年36岁,在这不足5平方米的空间里一直默默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报刊亭是她和老公商量后从别人那转来的,已经开了有三年之久。“比我们小的经营者几乎没有了。大多数店主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像我这样年龄的都没有肯做的。”李女士说,生意越来越差,明年就打算不做了,部分杂志可以退还邮局,大量卖不掉的报纸积压后就只能当废纸卖了。
于内华的报亭因为在“市口”,所以生意相对好一点。但他说,每天从早上六点经营到晚上十点,时间太长,一天的营业额大概三四百元,除去每年3600元的租金,所赚老两口够开销了。“不过代价蛮大,为了照顾报亭的生意,我们特地在温馨花园里租了一间车库,每天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老伴送到报亭。如果算两个人的收入,也少得可怜了。改行不可能,因为这个年纪不知道做啥好了。”
“这些年,同行的那些老朋友陆陆续续都转行了。”刘成说,盐南新村路东报亭的老板跟他差不多时间起步的,现在都关了好几年了,至今没转让出去。老胜利剧场门口的亭子,从建军路修路前开始关了到现在都两三年了。还有江动厂、老虎桥等处的报亭都陆陆续续歇业了。只有开在学校附近的生意还算好点,再顺便代卖学生用书。现在学生还是以上课为主,接触互联网信息相对少点。“我也考虑过转行,但是现在还没着落。”刘成说,转行他们要面临的问题更多。做报亭十几年,现在岁数也大了,要手艺比不上现在的年轻人;要资金,这些年也没挣着多少钱,资金比不过那些生意人,现在想转行苦于面对的问题太多,找不到合适的项目。
读者:
光顾报刊亭,大多有“阅读习惯”
一位姓陈的中年男子,来刘成的报亭买了份《参考消息》和几份地方报纸。陈先生说,最近家人在医院住院,他每天都要过来买几份报纸陪护时看看。平日里自己就有定期买报纸的习惯,有时买菜路上、下班回家,路过看到报亭都会停下来买份报纸。“像我们人到中年了,家里孩子在外上大学,回家冷清了,看看报纸,既能消磨时间,又能增长知识。”
上了岁数的王大爷,拄着拐杖来到刘成报亭前。刘成立即迎了出来:“王大爷,都说我给您送去了,您咋又来了呢。”今年八十多岁的王大爷是名退休干部,家住附近。一般都是家人带报纸回家给他看,有时刘成也会送过去。王大爷说,年轻时自己就爱好读书看报,现在人老了还是“戒”不掉这个习惯。“连孙子都笑我,爷爷你是老古董,现在都流行网上读报了!网上那蚂蚁大的字,我能看见么?”
在少年宫报刊亭来买杂志的朱女士告诉我们,自己是个80后妈妈,送孩子来附近参加早教学习,每次都会顺道买瓶水再带本杂志回家看看。如果不是顺路,估计自己也不会绕道来买的。现在很多书、期刊杂志还没到报亭,网络上就出来了,没必要特地来买,在网上看看就行了。
买杂志的王同学是高二的学生,“以前北盐中附近就有三四家,现在要找好久,买本杂志都挺不方便的。其实网上也有的,爸妈控制上网,还是买本杂志方便。”他感叹道,“同学们都很少来报刊亭了,买多了占地方,手机上还有很多免费的杂志。”
一位即将上高三的杨姓学生过来买了两本漫画类的杂志,共24元。他告诉记者,他从初中开始,每星期都会来买点杂志,以漫画类和小说为主。而另外一位正在挑选报刊的李先生则说,他今年30岁,从学生时期便有定期买报纸杂志的习惯,虽然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手机看,但是自己并不喜欢。
城管:
三年多来,没有审批新报亭
记者从市城管局行政执法支队了解到,该支队自2010年成立以来,市区一直没有审批新的报刊亭,数量一直保持在69个。城管审批窗口称,市区报刊亭现在数量大约100多个。四年前,关于报刊亭的审批一直没有规范,区里批过,市里也批过。前几天城管刚下发了通知,对市区便民服务点和临时疏导点进行规范,现在正在调查摸底阶段,摸底后将对报刊亭进行科学化设置。
“报刊亭的数量与七八年前相比,少了至少50个。现在虽然总数量大约100多个,但也有很多是没有审批。”城管审批窗口刘其慰告诉记者,总的来说,审批在窗口,管理在执法支队。虽然具体的数量没有出来,但急剧萎缩已经是不争事实。
盐城市建军路与迎宾路交界处的报刊亭吴老板无奈告诉记者,现在卖个报纸还不如卖的饮料收入多
呼声:
政府应支持,给经营者信心
盐城师范学院成教处(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教授闻永江认为,报刊亭数量萎缩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受网络及全媒体资讯的冲击。信息技术即时快捷互动的特点,占尽时效和媒型先机;二是社会转型、生活节奏的变化。生活生存压力加大,挤占了人们大量业余时间,人们已经无暇读报,无心读报;三是人们获取信息方式、渠道多元。全媒体、自媒体等使得传播渠道多元,人们获取信息不单单依赖传统媒体;四是报刊定价低,报刊亭经营者的效益差,政策扶持力度小,使得报亭经营者无利可图,无奈关门。
对于如何应对报亭减少,闻永江认为,传统媒体人应重新定位,彰显个性,扬长避短,寻求出路;应适应社会变化,在变化中找机会,找话题。策划重点、深度话题和重点报道。应培养引导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重新形成获取权威信息渠道的出路还是依靠主流的纸质传媒的共识。此外,政府在宏观政策、税收经营方面给予支持,让报刊亭经营者有信心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