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实现“六个新提升”、做到“六个当先锋”,加快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完善全域旅游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激发安徽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探索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在乡村全面振兴上实现领跑。
作为“古徽州”唯一域名传承地,徽州区如何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主动把乡村全面振兴放在大黄山乃至全省发展大局中,实现错位布局、耀眼“出圈”、持续“长红”、乡村共富?
一问 发展乡村旅游,徽州区的底气何在?
徽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咏赞的对象。在徽州区的青山绿水间,散落着一众宝藏乡村。这里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炊烟袅袅,有“游目驰怀青山间,物我两忘绿水中”的旖旎风光,如同一挥而就的水墨画境。
绿色,是徽州区的底色。这里的春,夹杂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5.2万亩茶园成为山区茶农的致富“绿色”产业。这里的夏,满目葱绿。这里青山连绵竞秀,绿水蜿蜒流淌,森林覆盖率76.24%,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水质达标率100%,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先后荣获长三角最佳慢生活旅游目的地、中国天然氧吧、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称号。
红色,是徽州区的亮色。这里是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集中地,新四军的整编地、成军地和东进抗日的出征地,是红色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方。岩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古色,是徽州区的本色。徽州区文化悠久深厚、底蕴丰富,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8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中国传统村落,仿佛一座露天的古代建筑博物馆群。
行至徽州区,定有梦与美景;徜徉徽州区,便是诗和远方,徽州区乡村旅游正不断结合发展“新题”,答出“新卷”,实现频频“出圈”。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强调,要完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落实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徽州区将持续发挥绿色生态优势、红色文化和徽文化资源优势,全力争创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锻长补短、推陈出新,努力在加快建设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问 休闲度假康养,徽州区如何错位布局
近日,2024长三角旅居养老地、健康养老目的地名单发布,大灵山度假区、潜口康养小镇榜上有名。这是徽州区顺应乡村旅游趋势,聚焦“休闲、度假、康养”定位,秉持“差异、互补、融合”思路,打造最具徽州特色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重要一环。
近年来,徽州区积极融入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坚持“一盘棋”布局,打破行政区域边界,推动“镇景村”一体发展,兼顾地理邻近性、功能互补性、产业差异性等属性,以岩寺、西溪南、潜口、呈(坎)灵(山)、山区三乡等5个片区为重点,以103省道、呈灵潜环线和即将开工的T1线形成的“中”字形框架贯穿全域,连点串线沿线21个微景区、32个省级美丽乡村,植入高端酒店、西式餐饮、中医疗养等各类业态,着力构建了区域“大连片、小集中”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实现了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盆景”到“风景”的全域美丽。
做好徽州特色的休闲度假康养文章,需要持续精耕细作。持续“破圈”的徽州区将聚焦沉浸式的“静态”体验与年轻化的“灵动”业态,一体推进农文旅、康文旅、商文旅、研文旅,系统破解乡村建设发展在不均衡性、同质化等方面难题,不断构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乡村格局。
三问 点亮乡村繁星,徽州区如何耀眼“出圈”?
徽州,一个魂牵梦萦的名字,带来诗和远方的无限遐想。来到徽州区,漫步乡村,一米菜园、一尺花园、口袋公园是生活的“小点缀”;花境节点、文化语境、庭院小品是街巷转角的“小惊喜”;满目翠绿、花枝招展、流水蜿蜒是自然疗愈的“小确幸”。
近年来,徽州区聚焦“五美”目标,率先实施“五微”行动,坚持宜文则文、宜农则农、宜绿则绿,通过深入挖掘村庄基因、提炼个性标识,注重创意下乡,探索“一村一品”“微景区”。红色石岗、诗画莘墟、养生潜口、仙姿容溪、星空呈阳等一批有“颜值”更有“气质”的美丽乡村不断涌现。
徽州区乡村是一个大宝库,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流量密码”。如何把乡村“满天星”聚成“一团火”,让世界更清晰地看见徽州区乡村的幸福模样?
年初,地跨三省三地的徽州年味流动会客厅吸粉、引流不断,不仅收获当地市民和游客的青睐,更引起主流媒体关注。今年3月,徽州区一场亮相合肥街头的创意花事,让徽州区乡村又一次“破圈”。
徽州区乡村是历史文化、绝美山水、风土人情、生态资源、特色美食等的集合地。随着大文旅时代到来、大黄山建设展开,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新机遇。徽州区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静谧的乡村带去时尚创意、铺展艺术乡建、植入生活美学,让乡村“拨开云雾见月明”。
四问 “山水村夜”联动,徽州区乡村如何“长红”?
蝉鸣悠然,绿树浓荫。盛夏时节的徽州区游人如织,在绿野仙踪西溪南,清澈的溪水中满是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今年的西溪南火出圈,五一假期,实际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
在网络快速传播、文旅深度融合的当下,“山水村夜”里蕴含着乡村“长红”密码。面对乡村旅游的崛起,大众青睐的旅游,早已不仅是观风赏月,而是深度体验到不同城市里真实的生活滋味。徽州区立足于自然与人文兼具的传统古村落,通过用“好风景”讲出“好故事”,将“好故事”融入“好场景”,让游客在文旅体验中不仅“悦目”,而且“赏心”。
在灵山村,徽州区首部环境式情景剧《灵山恋》走出了情感传播“出圈”的新路径。在唐模村,一场传统徽州婚礼为来往游客带来浪漫的旅游体验。未来,“公共音乐文化徽空间”、“民谣音乐会客厅”、徽州目的地婚礼空间等一批新场景、新业态、新产品将在徽州区乡村落地开花。
徽州区乡村旅游热度不减,背后源自对加快构建“山水村夜”新文旅坐标系的深刻理解。近年来,徽州区持续推动农文旅、商文旅、康文旅、体文旅、交文旅等产业融合,“茶花蜜香”四季农礼让更多人爱上徽州味道;丰乐大厦焕新归来,高端酒店、人才公寓、儿童乐园、电竞健身等业态渐次铺开,让旅游体验更加多元;中医康养、生态康养等“六养”联动发力,让越来越多的城市快节奏人群选择在这里养身养心。
锚定大黄山建设目标,徽州区将以加快建设全域乡村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以乡村空间为载体,推动西溪南文旅综合提升、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呈坎交旅融合服务区等一批项目加快建设,让越来越多的跨界融合,赋予徽州区乡村旅发展更多可能。
五问 创新运营模式,徽州区村如何共富?
今年五一,最美爱情古村落——大灵山旅游度假区试运营。截至8月底,仅试营业4个月的大灵山景区就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600万余元。大灵山已成为恋人们争相打卡的新晋“网红目的地”。这一切,源于徽州区对传统村落价值的重新认知和创新运营。
为破解乡村发展难题,探寻美丽乡村转化美丽经济有效路径,徽州区探索了“384”工作法,创新探索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村落徽州”新模式,并以大灵山为试验田,用乡村运营新视野探索共富新路径,以“区域性整村运营”理念破题,将碎片化资源整体打包、政策集聚配套、统一营销,打出了一套从规划建设到招商运营的组合拳。
如何释放“顶流”的辐射,带动区域“共富”?“明星村”西溪南村通过构建党建联建共富联合体,先行试点全域共富与繁星计划,推动“一村带五村、一业兴百业”,不仅让西溪南村的“流量”转换为更多“留量”,也让水韵石桥、诗画莘墟、生态坑上等在引流中实现引才引财。
一块块探索强村富民的“实验田”,集聚成乡村“共富”的百花园……在探索全域共富和繁星计划的道路上,徽州区将贯彻省委全会实现“六个新提升”、做到“六个当先锋”等精神,以及市委要求在大黄山建设、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文化传承保护、生态价值转换、建设国际会客厅等方面领跑的要求,持续焕新打法,引导生产要素向乡村流动,不断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让全域村游有流量更有“留量”,让徽州区乡村不断成为村民的共富乐园、游客的诗和远方、创客的筑梦舞台,在大黄山建设火热实践中尽绽魅力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