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得碧水利千秋,兴水惠民促发展。
水,是宿迁经济发展的命脉。宿迁水域面积307万亩,占市域面积约四分之一,造就了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独特风情,“水润之城”成为宿迁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但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过境水多、蓄水不足、可用水少,宿迁还是一个缺水型城市。
去年以来,宿迁始终坚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以建设现代水网为总纲,以“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为牵引,让一泓碧水润泽宿迁,让百姓共享生态福祉,着力推动全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
敢闯敢试——“改革浪潮”正竞相奔涌
锚定争创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目标,率先获得省级推荐提名,并以全国第四名成绩获得国家首批“市县水网建设先导区”;
全力打好完善再生水管理机制、优化再生水配置体系的“组合拳”,以全国第四的成绩获得水利部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中期评估优秀等次;
聚焦水权交易改革,2023年已完成4例水权交易,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
一系列布局更广、起点更高、力度更强的改革举措渐次落地,为建设现代水网,推动全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了关键的突破和先导作用。
改革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宿迁是一座以改革起家、以改革扬名的城市,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贯穿了改革创新,先后涌现出“春到上塘”“耿车模式”“沂涛新歌”等改革创新的经验和典型。改革创新早已成为融入广大干部群众血液中的一种基因和特质,更是成为全市水利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们将一如既往发挥好‘改革创新’这一优良传统,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攻坚克难,问改革之效、强改革之识、聚改革之力,将‘改革创新’贯彻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叶兴成说。
精打细算——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
水,乃生命之源。如何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让每一滴水都“物尽其用”,是每个水利人面临的共同任务。
如何破题?唯有奋进。2023年5月,泗洪县完成全国首例蒸汽冷凝水水权交易,由江苏金瑞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和江苏八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签约,此次交易获得中国水权交易所交易认证。
根据协议,江苏金瑞海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节水改造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蒸汽冷凝水进行收集和再利用,将蒸汽尾水使用权转让给江苏八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交易水量为18250立方米/年,即江苏金瑞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减少18250立方米的污水排放量,每年节省排污费19162.5元;江苏八方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年减少18250立方米的新水量,年节省水费54750元。
与此同时,宿迁还坚持统筹节水与保供,强化水资源管理,坚定落实“节水优先”方针,重点从节水示范效应显著、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提高地下水管理能力三个方面工作入手,先后印发了《2023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宿迁市2023年度地下水“回头看”行动方案》等文件,在做好水资源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地下水长效管理工作,定期监测地下水水位,及时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不断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持续保障供水安全。
久久为功——“现代水网”绘就“幸福百景”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围绕流域治理、区域治理、生态河湖、农村水利、水利管理等方面有序推进79项(类)水利工程,完成投资38.6亿元。
去年以来,宿迁进一步推进强基工程,做好灌区改造,并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持续强化水利工程建设。例如,深入推进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建设、岔流新开河治理、安东河治理等省重点工程;成功推动建市以来投资最大的中型灌区项目——蔡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获批实施;制定并印发相关文件,提前明确各年度创建目标和最终目标,稳步将全市水利重点工程优良率提升至80%。
守护一方碧水,造福万千百姓。宿迁还聚焦惠民与利民,强化民生改善。在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方面,累计完成农村生态河道建设778公里,超额完成各类目标任务。在加强水土保持方面,成功创建7条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75平方公里,并高标准推进宿豫区利民河小流域和宿迁经开区三棵树小流域两个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在做好农村供水保障方面,实施2023年度农村供水工程和维修养护工程,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138公里,完成投资2531万元。
在此基础上,宿迁同步推进水生态修复与提升工作,以建设现代水网为总纲,全面推动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河湖长履职尽责,扎实推进河湖问题整改,持续加大河湖综合治理和保护力度,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叶兴成表示,市水利局将着力加强党建引领作用,积极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全力推动水利工程建设,持续深化幸福河湖建设,强化水资源合理配置,健全农业农村水利建设,激发水利发展内生动力,绘就“河安湖晏、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文昌人和”的水利画卷。(马凌峰 王燕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