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晚上首演的大型古装淮剧《宝剑记》,让许多淮剧爱好者再一次领略了淮剧的魅力。但也有人私下议论:不还是吴汉、王玉莲的故事吗?为此,记者来到省淮剧团,采访了该剧的主创人员。
改编也是创作
看过《宝剑记》的观众,大多有这样一个认识:故事来源于著名淮剧《吴汉三杀》,与去年的《王玉莲》有相似之处,但许多情节上略有变化。
对于本次的《宝剑记》,省淮剧团团长、吴汉的扮演者陈明矿告诉记者,无论是《王玉莲》还是《宝剑记》,都来源于《吴汉三杀》。“创作《王玉莲》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明确的思路,新剧必须符合现代审美观,符合现在观众的欣赏口味,”陈明矿说。
从2011年开始,省淮开始创作《王玉莲》,该剧在当年的江苏省第六届淮剧节和戏剧节中,拿到了包括“优秀编剧奖”、“优秀导演奖”、“优秀舞美设计奖”等一系列大奖。
但拿遍大奖之后,省淮也明显感觉到一些不足:由于过分突出了王玉莲的戏份,导致吴汉的人物表现有所不足。省里的诸多专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在这些建议的基础上,省淮决定重新创作《宝剑记》。
省淮不仅仅增加了吴汉的戏份,还请省剧目工作室的专家参与剧本改编。此外,还专程邀请四位表演指导,每个表演指导负责一位演员,确保舞台形象尽善尽美。在人物造型与身段上,省淮广泛参考了昆曲,设计了一套唯美的造型。
十年磨一戏
熟悉淮剧的观众都清楚,省淮剧团擅长现代戏,《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唢呐声声》都是近十年来省淮现代戏的代表。去年的《王玉莲》是省淮十年来首次尝试古装剧。
“我们省淮不仅仅是淮剧团,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的传承单位,具有示范性、传承性和实验性,”陈明矿说,省淮古装戏的尝试,必将对整个淮剧节带来很大的影响。
古装戏不仅仅换套衣服而已。王玉莲的扮演者、著名淮剧演员陈澄对记者说,与此前的《王玉莲》相比,《宝剑记》中的王玉莲要显得天真、活泼一些,这样和最终人物的结局形成反差,增强戏剧效果。这个改编,实际上已经让陈澄从擅长的青衣转为闺门旦。
此外,淮剧传统注重的是声腔,身段表现不是特长。为了填补不足,《宝剑记》主创们大量借鉴了昆曲。“我手上甚至多了个道具宫扇,”陈澄说。
“十年磨一戏”是戏改中经常提及的话题。陈明矿说,一台戏好与不好,只能在表演中不断地发现与修正。当年入围国家舞台精品剧目的《太阳花》,也曾经先后历经多次改动,最终才获得成功。
“艺无止尽,不断地改革创新,传统戏剧才有生命力,”陈明矿说,《宝剑记》创作在四个月内曾六易其稿,不过,这仅仅只是个开头。
淮剧声腔堪比京昆
与几年前的颓势相比,近年来淮剧情况略有上升。谈到淮剧本身所有的魅力,陈澄总不忘谈及2002年她与陈明矿在湖南参加全国巡演的经历。
“当时全国各大剧种都派人参加了,有的剧团甚至不惜代价地设计舞美,”陈澄说,相比之下,她与陈明矿二人只是登台清唱,基本上没什么投入,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淮剧获得了一等奖。当时评委的意见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没想到淮剧有这么好的声腔。
“我们淮剧最大的特色,就是它的声腔,这个肯定不能丢,”陈澄认为,淮剧声腔出众,甚至在许多专家眼里,不比京剧差。但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增强肢体语言的表现力。强化舞台效果。现在的观众,肯定不能接受舞台只有两三个演员唱戏的局面。
“《宝剑记》也是我们尝试的一种,在我看来,演好了古装戏,现代戏肯定没问题,”陈澄说。
本次演出虽然只演一场。但在11月中下旬再次全市公演。喜爱淮剧的观众,届时可以再次欣赏到这场难得的古装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