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

首页>地方频道>镇江>要闻

校地合作书写“新”佳话 产才携手共赴“新”征程——2024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开幕式侧记

江畔七月,万物葱茏;福地镇江,群贤毕至。

迎着烈日,无惧酷暑,2024第二届镇江金山英才周开幕式于7月28日在江苏大学举行。开幕式现场,院士和国家级人才,省、市各级领导,国内侨商会企业家和海外人才,超百所高校领导和就业部负责人,新闻机构、金融机构和人力资源机构等600多名嘉宾云集,共赴“金山之约”。

“求贤若渴”的镇江,正式翻开了人才和城市双向赴“新”的绚烂篇章……

“镇”心实意,“校地”携手共进

名城育名校,名校润名城。

作为今年金山英才周的主办方之一,江苏大学与镇江携手推进名城名校协同跃升,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江苏大学党委书记李洪波表示,在过去的三年里,江苏大学与镇江市各类企业签订了30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合同总金额突破2亿元;学校与众多龙头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同时,镇江市助力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57人,支持31位老师在镇创办企业、转化成果,总资助金额超3000万元。

“今年,镇江市与我校签署《校地人才合作备忘录》,从组织联动、人才联育、平台联建、成果联用、活动联办、服务联抓等六个方面进一步打造校地合作新典范。”李洪波介绍,

学校将以此次金山英才周活动为契机,持续发挥自身教育、科技、人才优势,形成“企业出题、学校答题、市场验题”的合作共赢新模式。同时,学校将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到企业双聘,促进企业技术升级。此外,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国家大学科技园改革的机遇,积极承担更多大学科技园的建设任务,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在镇江的转化和应用,为镇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在镇院校的代表之一,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亚夫新农人学院”副院长贾思振表示,作为一所农业类院校,学院以“新农人”培养为己任,与江苏山水环境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期合作,校企共建“金陵班”,校企人员双向互聘,每年定向培养园林学生。学校还成立了“亚夫新农人学院”,探索创新不同类型“新农人”培养模式。“下一步,双方将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共建实训基地、联合研发项目、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方式,共建课程体系,将企业的实际需求和技术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继续开展师资互聘共享,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冈田智能(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的刘志峰团队荣获金山英才计划“顶尖团队”表彰。刘志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学校有很多科技成果要转化,而企业也需要培养技术型人才,相信在属地政府引导下,校企合作之花一定能越开越艳。作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冈田将聚焦新质生产力,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确保行业领先地位。

诚意满满,“福利”等你来领

“拿出杀鸡宰羊的热情,以最优政策、最高礼遇引育人才、服务人才……”这是镇江对待人才的“一贯态度”。

市人社局副局长江华表示,镇江努力打造大就业工作格局,与120余所高校建立了引才联盟,设立了51所高校人才工作站,每年集中征集1000余家重点企业的优质岗位、数千个青年就业见习和暑期实习岗位,面向合作高校发布。既有知名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也有知名国企、事业单位等,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双赢”。“下一步,我们还将重点实施青年就业创业推进计划,提供‘家门口’‘一站式’精准就业服务,全力构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持续完善青年人才‘全链条’服务体系,构建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

作为“人才特色银行”和首批签约新版“金山英才贷”的银行,今年上半年,江苏银行支持人才创办企业贷款67户,投放金额达到11.2亿元。江苏银行镇江分行副行长韩锋表示,江苏银行将始终坚持以人才为起点,以金融为纽带,通过全面深化人才金融,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综合服务,帮助更多的人才在镇江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助力镇江“跑起来”。

“一直以来,京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与江苏大学的合作,近几年,为江苏大学的广大师生提供创业创新的载体,孵化了34个优质创新创业类项目,合作了27个科技类项目。江苏大学有9人通过京口区的申报,入选了省、市、区人才项目,累计获得了500万元的资金。”京口区副区长顾洪涛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挥校地融合的全方位赋能作用,在科技创新、校友经济、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方面,推动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实现校友经济的回归镇江,通过领军人才的招引、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的设立留住人才,把校地融合这篇文章做得更好更实。

引力十足,“未来”共同奔赴

此次开幕式上,众多高校领导齐聚一堂,纷纷对校地合作和学生赴镇就业创业给予鼓励并充满期待。

“长期以来,我校与镇江人社部门有很好的深入合作,校地双方共建有人才工作站,就业工作站,并在学校设有人才引进大使,我们还在当地企业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践的基地……”南京林业大学学工处副处长陈养彬说,通过招才引智“镇江日”等活动,持续在学校宣传镇江的城市发展情况,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就业相关的信息,来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关注镇江的就业环境。“我校每年有将近300名毕业生到镇江干事创业,合作基础很好。接下来,学校将继续深化与镇江人社部门的产学研的合作,在现有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为更多的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助力镇江的高质量发展。”

安徽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陆林说,镇江加大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不断培育和放大新质生产力,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人才政策,形成了集聚人才的磁吸效应。安徽工业大学每年都有将近100位学生来到镇江安家置业发展,为镇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作出了贡献。“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学生到镇江企业实习、实践、实训的力度,增加对镇江企业的认识,加强和镇江政产学研的合作,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也期待镇江多去安徽工业大学宣传镇江的人才政策、发展环境,我坚信一定有更多的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生来镇江干事创业、作出贡献。”(记者 周迎)

上海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李明福:

把校地合作的“缘分”传承好

上海电力大学与镇江市以“才”为媒、因“产”结缘,校地双方合作情谊至今已7年有余。7年来,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各方面能级不断提升,电气工程学科成为上海市高峰学科,学校迈入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行列;7年来,镇江市经济建设、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等多领域发展协同并进,“四群八链”主导产业布局日趋完善,人才吸引力排名连续4年跻身全国前50强。回顾校地携手奋进之路,双方始终在科技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等环节精诚合作,实现了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聚合,逐步形成了“互相配合、互为支撑、互促发展”的共赢格局。

多年来,学校师生团队立足镇江现代产业发展需求,坚持深耕理论、创新实践,不仅与大全集团、威腾电气等龙头企业开展深入合作,还为众多中小企业输送高校科创资源,累计共建“1+1+N”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3家,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服务500余次,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00余项,切实解决地方企业的技术“痛点”和生产“难点”,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持久的“电力”动能。展望未来,期待校地双方以“研用一体”为导向,进一步做实研究生工作站、企业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支持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打造一批由企业主导、校企共同管理运行的新型创新联合中心。

上海电力大学专注能源领域人才培育,致力服务国家“双碳”目标达成,与镇江扬中“中国绿色能源岛”的建设目标不谋而合,产教融合联盟应运而生。自联盟成立以来,累计联合培养专业型、技能型研究生近20人,通过28名本土企业导师、数百位高校导师的“双参与”模式,有效推动企业技术“难题”变高校科研“课题”,完善了“人才培育、创新实践、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盈利”的全过程创新链,打通了从高校育才到企业用才的“最后一公里”,相关合作成果先后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展望未来,期待校地双方以“产教融合”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协同办学、协同创新”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力争培养出一批高水平、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能源战略。

近年来,上海电力大学通过整合学科资源、人才资源、科技资源等,全力支持镇江市科技人才工作开展,近5年选派科技镇长团成员4人,累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30余项,协助申报省市级人才项目5个,引进国家级人才1人,实现了校地双方“资源互通、人员互动、成果互惠”。2021年,扬中(杨浦)飞地孵化中心在学校揭牌,进一步加速推动了两地产业、人才“双循环”,实现了优质资源“反向虹吸”。展望未来,期待校地双方以“协同并进”为目标,在已有良好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科学谋划,建立起更紧密、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为推动地方经济与行业发展创造新价值、作出新贡献!

中德先进制造与信息化协会主席、德国戴姆勒奔驰集团高级工程制造IT专家李书涛:

镇江是我梦想腾飞的启航之地

作为中德先进制造与信息化协会的主席,以及一名在海外科技创新领域的长期践行者,我深知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镇江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我和协会在德国多次接待镇江经贸团来访,感受到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对欧合作的新动力,特别是2023和2024年市委书记马明龙带队先后在瑞士苏黎世和德国杜塞尔多夫,举办了中国镇江(瑞士)经贸合作交流会、(德国)经贸合作交流会,成功宣传了镇江,提升了镇江在欧洲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镇江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我曾经在镇江这片土地、在江苏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度过我的大学时光,毕业后留校成为江苏大学的一名大学老师,现在也还是母校的客座教授。此外,我还是镇江女婿。这份特别的母校情节和家庭纽带让我与这座城市也有了更深更特殊的情感连接。镇江是我梦想腾飞的启航之地。我愿意积极推动中德两国在产业合作、科技创新和人才交流等方面的深入合作。

德国以其精湛的制造业技术和严谨的科研精神闻名全球,而中国则以其巨大的市场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实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两国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可持续发展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镇江又处于长三角核心地域,是长三角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区,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优势。作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镇江的产业基础雄厚,多年来聚焦“四群八链”,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其中的新型电力装备、汽车制造等产业,与德国的合作前景更是可期。

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国家级人才杜灵杰:

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更愿报于斯

作为一名在镇江土生土长的学子,我一直非常感恩家乡“宜”文化对我的熏陶,让我从小就明白“规矩为基、诚信为本”的为人之道。我也感恩这方水土对我的养育,无论是镇江的“三怪”。还是“三山一渡”,都是我挥之不去的乡愁。我更感恩母校——镇江一中的老师对我的教导,让我在今后的求学研究和工作生涯中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作为一名从镇江走出去的游子,我一直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因为镇江取得的长足发展而由衷高兴。城因才而兴、才因城而荣。这次回镇的40余名杰出校友,有国家杰出青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也有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企业相关负责人,还有各大银行、各类投资平台的相关负责人。生于斯,长于斯,成于斯,更愿报于斯。我们所有镇江籍校友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母校和家乡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一方面,要发挥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上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积极主动为家乡的发展规划、产业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建议指导和智力支持,帮助家乡提升发展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根据家乡重点产业的技术需求,加强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转型升级,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我们是家乡文化的传承者和讲述者,也是家乡产业和城市名片的推广者。要利用好自身的人脉和资源,积极介绍家乡的发展变化和投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和各方投资,为镇江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记者 朱浩 实习记者 王圆梦)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4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