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项目是第一支撑。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进一步集中力量、集聚资源、集成要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力争重大项目谋划有新成效、项目资金争取有新突破、项目推进有新进展,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全年我市组织参加省开工动员项目140个,总投资1003.5亿元。1-11月,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04.8亿元,投资完成率113.6%,居全省第5;已开工项目259个,开工率100%,居全省第1;已竣工项目19个,竣工率111.8%,居全省第7。
“谋”项目夯实发展“底盘”
重大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能级提升、民生不断改善、环境持续优化的重要基础支撑。
我市按照“三个结合”理念,依托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谋划储备一批“两重”建设重大项目;完善定期报送谋划储备项目进展机制,每月通报项目谋划数量、前期进展、储备转化等情况,提高项目谋划质量。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这些项目具有投资大、集聚强、带动好、惠民生的特点,既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也有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涵盖了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多个方面。项目的竣工、投产、达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我市充分发挥重点项目支撑牵引作用,把握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未来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做好2025年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谋划储备,做实前期工作,加快储备项目转化开工。
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是新一轮项目建设热潮强势升温。我市结合“十五五”规划,围绕长三角高等级公路网、航道网、跨江铁路、长江沿线国家物流枢纽等重点领域,突出引领性、战略性、全局性,策划包装跨区域整装项目,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级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聚焦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投资完成率、资金支付率等量化指标,建立项目台账,每周调度、通报项目问题,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建”项目集聚增长动能
冬日里的一江两岸,一处处塔吊林立的项目建设现场,众多建设者战斗正酣。我市编制重点项目建设节点进度图,挂图作战,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上足人力机械,大干快干,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提高省市重点项目年度完成投资额、开竣工率和入库纳统率。
项目洽谈了没签约、签约了没开工、开工了没竣工、竣工了没投产……怎么办?对于这个问题,我市创新“战法”,坚持用“七未”项目攻坚新“战法”破局,加快推动项目建设不断提速提效。
全市上下以超常规举措全面开展“七未”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成立市“七未”项目集中攻坚行动指挥部,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指挥长;每周日下午召开指挥部会议,集中调度攻坚行动开展情况;建立分级分类包保机制,实现了各县区、开发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包保全覆盖;建立项目问题分级分类梳理机制,编制问题清单……
我市在推进项目过程中,编制亿元以上计划开工项目前期手续明细表及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施工图,将项目建设年度计划分解到月、落实到人,压茬推进,推进重点项目能开尽开、能开早开。
此外,我市实施“比项目看进度”、“红黄绿”亮灯挂牌预警督办、“项目互学互比互看”调研等活动,落实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推进机制,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保”项目优化营商环境
临近年底,在马鞍山经开区,由云南红创包装有限公司投资20.5亿元的红创无菌包装生产基地项目进入到了建设的最后阶段。
“事实证明,来这里投资是正确的选择。”基地项目负责人王勇介绍,“整个项目按计划进度推进,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投入生产。”
对于该项目,马鞍山经开区从加快供地速度,让项目从签约到拿地仅用40多天,到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园区坚持有诺必践、有求必应、有需快办,助力项目建设“一路畅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进项目建设的“肥沃土壤”。
我市聚焦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重大制造业项目、省开工动员项目、市领导包保重点调度项目等,逐一制定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现场调度为主,综合运用会议调度、专项调度等方式,服务重点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
此外,我市依托省“有效投资E服通”平台,创新实施“线上+线下”政银企对接模式,推进93个项目确定意向签约金融机构。同时,我市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持续用好要素保障会商协调机制,分类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用林需求。
营商环境硬支撑引得项目次第来,随着我市一个个强链、补链、延链、固链项目的开工建设,新增长极加速培育,产业的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增强,产业串点成链、聚链成势不断加速。
记者 邬刚
通讯员 李婷婷 姚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