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连云港市公开发布《连云港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按照“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工作要求,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农户改厕、污染治理提升为主攻方向,连云港市力争通过3年的时间,全面提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形成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特色鲜明的乡村面貌,使村庄环境长效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轨道,为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3年建成500个美丽宜居村庄
目前,全市共有1428个行政村、5285个自然村,其中重点村1381个、特色村240个、重点特色村206个、一般村3458个。截至目前,连云港市共创建三星级康居村庄58个,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首批试点村2个、第二批试点村3个,创成国家级卫生乡镇2个、省级23个。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村庄设施维护、河道管护、道路修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得到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
此次公开发布的方案提出了三年行动目标,即在巩固村庄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和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成果的基础上,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引领,以美丽宜居村庄和经济薄弱村建设为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市美丽宜居村庄达到500个。
其中,2019年连云港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面,具体要做到: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90%;建设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5万座,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40%的行政村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区域供水入户率达到85%;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1700户;镇村道路提标升级达到80%;黑臭水体整治达到80%;进一步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步伐。
重点实施六大工程
方案明确了三年行动的重点任务,即重点实施农村垃圾整治提升工程、厕所粪污治理提升工程、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农业生产污染治理提升工程、村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工程等环境整治六大工程,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水平。
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循序渐进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统筹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粪污治理,消灭露天粪坑。
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管网入户率,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整治农村黑臭水体。
推进畜禽养殖污染生态治理,全面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治理。积极开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加强秸秆“五化”等综合利用能力建设,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和长效运行机制。
加强农房风貌整体引导,引导建设地域特色鲜明、乡土气息浓厚、具有时代特征的当代宜居农房。全面清理整顿违法建设。推进村庄绿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加强村庄规划管理,鼓励推行多规合一。加强农村路网建设,全面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提高区域供水入户率。
此外,还要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水平、提升建管水平。
坚持因地制宜、长效运行
在具体工作中,方案要求各地要把握几个原则,首先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依据镇村布局规划,逐步引导规划发展村庄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其中有条件的“特色村”和“重点村”积极创建特色田园乡村,一般自然村加快构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经济薄弱村优先考虑,确保达到同县区平均水平。通过提升规划发展村庄公共服务水平,吸引农民自愿适度集中居住。
其次,要坚持示范先行、有序推进。学习借鉴浙江等先进地区经验,坚持先易后难、先点后面,通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和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创建,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带动整体提升。
此外,要注重保护、留住乡愁,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坚持村民主体,动员村民投身美丽家园建设,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机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