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要闻

科技创新“连”创佳绩

  走过非凡10年,港城创新发展跃上新台阶: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效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燃烧室成功点火;

  “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医药创新全国领先,1类新药纪录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奋力攻坚、勇攀高峰,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日俱增,努力抓牢创新发展的主动权。

  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88.17亿元,是2012年的3.9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8.3%,较2012年提高10.8个百分点,涨幅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全省1.2个百分点。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当前,港城广大企业信心坚定、斗志昂扬,以创新为引擎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合力开创更辉煌的未来。

  攻坚核心技术

  发展根基更深厚

  十年弹指一挥间,创新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加速生长,提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为连云港高质量发展绘就浓重底色。

  过去10年,港城企业以创新为抓手,开创了中国制造的连云港纪录:全球最长风电叶片、全球首套8.8米智能化输送装备、自主研发的碳纤维万吨级生产线等国之重器在港城接连下线,新医药、新材料、石化等主导产业新产品捷报频传;20多款新药成功研发,研发实力让全球瞩目。

  不仅如此,港城企业还积极引入新技术,改变中国制造原有模式。

  在市开发区富驰智造科技车间里,一枚精密的电子手表表盘外壳正在有序制造中。只见机器将相关材料粉末注射到模具中,一枚精密的电子手表表盘外壳瞬间成型。连云港富驰智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建斌介绍,他们的产品突破了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在形状上的限制,可以大批量、高效率成型,并可以生产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

  如今,这样的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港城制造的铿锵步履,彰显实体经济的十足底气。

  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0.5%,较2012年提升6.4个百分点,以2成的企业数产出了4成的工业产值。累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8项、省科学技术奖90项。

  创新之路让今日之港城,发展根基更深厚,经济底盘更牢固。

  瞄准先进制造业

  打造科技高峰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保持战略定力,是一种自信,更是一种从容。

  在港城,有着这样一批创新企业,他们不为市场浮云迷眼,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

  市开发区,国内小分子医药创新的前沿阵地,恒瑞、豪森、润众等行业巨头集聚在这里。过去10年,这些企业申报注册1类新药数量约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八分之一。

  市科技局局长许东方表示,这些医药企业深切地认识到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并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一路走来,港城广大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港城制造向港城创造转变、港城速度向港城质量转变、港城产品向港城品牌转变。

  ——为了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攻坚克难、锲而不舍。

  2018年1月,“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着中国碳纤维全面实现了产业化和国产化。“当前,我们正在积极研发T1100等更高标准的碳纤维,为中国制造做好高性能纤维‘外衣’。”神鹰碳纤维董事长张国良言语中透着自豪。

  ——为了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奋勇争先、掌握主动。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康缘药业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振中介绍,目前,康缘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10%以上作为研发费用用于科技创新,拥有49个独家中药新药,21个中药新药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为了不断增强创新能力,深化改革、完善体系。

  “近年来,我们围绕如何加强创新、完善创新生态持续发力。”远洋流体技术负责人王为周说,企业通过创新基金、科技分红、实施重点研发项目“揭榜挂帅”等措施不断激发创新活力。

  今天,港城企业正朝着科技引领发展的方向努力奋斗,并激发出澎湃的创新动能。

  新材料产业“黑白金”三色高性能纤维产业创新力全国领先,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端熔融硅微粉等打破国外垄断,斯尔邦石化EVA材料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

  中复连众、国能联合动力等企业构建了风电设备完整产业链,光伏光热领域的日出东方等企业行业领跑;

  高端装备产业碳纤维成套设备、大功率叶片和海上风电机组、工程钻机等一批设备填补国内空白,流体装卸、电力辅机、矿山机械等领域培育出一批全国单打冠军企业……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今日,港城经济新意盎然、生机勃勃。

  优化创新环境

  提升创新能力

  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卢山坦言,越是在发展承压的时候,我们越是看清问题背后的本质,就越能凸显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

  近年来,连云港市自主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许东方表示,良好的环境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科研氛围,才能让更多“千里马”在创新创业赛道上竞相奔腾。

  政策引领,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帮助港城创新企业挺起“脊梁”、奋勇登攀,迈向制高点、跃上新台阶。

  过去10年,我市陆续出台“科技创新24条”“科技改革29条”,科技减免税年度总额由5.09亿元增至28.33亿元,增幅456%。

  在政策红利支持下,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449家,是2012年的10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97家,自2018年国家开展认定工作以来增加了4.7倍。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我市探索实行重大攻关和成果转化“揭榜挂帅”等制度,评选市级科技创新奖,为产业骨干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牵线搭桥推进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在连落地转化,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让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有用武之地。

  截至2021年底,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89万人,较“十二五”末增加18万人。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人才办副主任肖双介绍,我市先后出台“人才20条”、园区人才“十个一工程”、惠才强企“八条措施”等政策文件,打造了全链条支持的“1 N”人才政策体系。全市10条产业链重点企业中,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占比超80%,上市企业全部为市级以上人才工程入选者创办企业。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当前,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而我市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紧紧依靠创新驱动。让我们以创新为纬线,以奋进为经线,在产业发展舞台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汇聚起新时代建设现代化新港城的磅礴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7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