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开虎 孙晓璐)昨日,在东海县石榴镇蛤庄村水稻收割现场,笔者看到当收割机收完水稻后,一台打包机便在收割完毕的田块上驶过,稻草秸秆便自动被机器打扎成捆,紧跟其后的户主随即将成捆的秸秆包整齐码放进拖拉机车厢,然后转运到镇秸秆收购转运点,以每捆50元左右的价格直接卖掉,同时每亩地还能获得20元的秸秆打捆费补贴。进入金秋十月,东海县96万亩水稻自西往东陆续进入成熟收割期,为破解往年因秸秆焚烧引起的空气污染,该县今年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来管好“一根草”
秋收前期,该县就明确了今秋秸秆综合利用与全面禁烧工作要实现“不烧第一把火”和“一把火不烧” 的目标。为此,专门从县委办、政府办、宣传部、农委、环保局、农机局等6个部门抽调14名专职工作人员,组成了东海县秸秆综合利用与全面禁烧办公室,还相应成立了督查组、宣教组、综合组,做到具体责任落实到组,具体任务落实到人,并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将各乡镇(场)具体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制作成详细的工作表格,与相关规章制度一并上墙。同时,县政府与各乡镇(场)签订秸秆综合利用与全面禁烧目标责任状,并由县领导带队成立4个巡查组,对全县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实行分片督查巡查,开展全天候、全覆盖、全区域的督查检查,确保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乡镇(场)还分别缴纳10万元禁烧保证金,乡镇党政主要领导缴纳5000元保证金,发现一处焚烧火点全额扣除保证金,并对乡镇(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实行问责,同时,将秸秆综合利用与全面禁烧工作纳入全年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对工作不力的乡镇(场)实行一票否决。
“对秸秆禁烧的重视程度,真抓实干的力度超越历年。大规模的秋收即将开始,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堵疏结合,才是保证秸秆禁烧的根本之道。光凭死看硬守,不仅行政成本很高,而且难度很大。”东海县委书记徐家保坦言。
如何引导农民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东海县在326个行政村设立了至少1个占地5亩的临时收储场,乡镇都提供1个占地20亩以上的集中打包场,供农户集中堆放秸秆和利用,成立了342支镇村两级秸秆经纪人队伍,确保秸秆得到及时的综合利用。通过举办农机手培训班、发放《致收割机操作员的一封公开信》、成立执法巡查队等形式,让在境内作业的所有农机手安装秸秆粉碎装置,且留茬高度控制在10厘米以下。同时,该县还充分利用丰富的饲草秸秆资源,发挥肉牛饲养传统优势,积极推行集中育肥技术。目前,全县300余家肉牛养殖场建造青贮池26万立方米,购置秸秆处理机械1200多台,青贮氨化农作物秸秆达到28.1万吨。青湖镇东丰墩草帘加工基地拥有草帘编织机100多台,稻草购销经纪人300多人,他们每天上地头以2毛多钱收购稻草,一年可消化掉了本地10万亩稻田产生的水稻秸秆。桃林、双店等乡镇还利用秸秆掺和一些家禽粪便,然后和上泥巴封严用来沤制农家肥,每年利用秸秆积造农家肥可达80万立方,秋播可节约底肥资金近200万元。坐落在房山镇龙源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利用丰富的农作物秸秆、树木废料等生物质,采用全国首创的整包秸秆入炉燃烧方式,年发电量达1.4亿度,消化农作物秸秆、树木废料等燃料30万吨。
该县今年还设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资金839万元,对省市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示范田的田块,经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奖补50元,对从事秸秆收储固化成型的企业和个人,可协调将工业用电改为农业用电,降低企业和个人收储运行成本。
几年来,东海县先后建成秸秆沼气池6.7万个,补贴秸秆粉碎还田机等大型农业机器5000多台,培训利用秸秆青贮等技术发展养殖业及食用菌种植业的农民11万人,逐步形成了“秸秆—固化—生物质发电”、“秸秆—沼气—气态燃料”、“沼气—沼液沼渣—有机肥—有机农业”等农业生产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创利的共赢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