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刘庆根 苗松骞)手机可供使用的存储容量,往往比厂家标注的要少。虽然这并不是商家故意“短斤少两”,但不知情的消费者一旦事后发现,依然导致消费纠纷频发。近日,连云消费者张女士在发现新买手机实际容量比标注的少了2.4G,就投诉至当地工商部门。
张女士不久前购买了一款智能手机,销售人员表示手机内存是8G,而且手机外包装上也如此标注。然而有一次下载电影时显示内存不足,她打开手机,将手机显示的剩余量和已用容量相加,发现只有5.6G,比标称的少了2.4G。找到商家后,商家平静地告诉她,实际内存与标注不同很正常,主要是因为手机里的其他自带软件占用容量所致。无奈之下,张女士将情况反映到当地工商部门。
据悉,我市工商部门和各级消协已经受理多起类似智能手机内存虚标案例。
手机的可使用容量为什么普遍低于标称容量呢?专业人士表示,其实这和U盘、移动硬盘的情况类似。手机使用的操作系统、厂家预装的软件,还有部分安装软件和使用软件产生的缓存,都可能占用了手机的内存。一些手机的临时存储固件都设置在存储芯片上,还有一些软件配置的参数和用户数据,都会消耗一些容量。
“针对手机容量标注‘短斤少两’频惹投诉的现状,7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规范智能手机存储容量标识促进行业企业诚信自律倡议书》,号召行业自律。”连云工商分局消保科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他们了解,三星、HTC、联想移动等十余家智能手机生产企业和三家大型手机零售商负责人,都已经签署了这份倡议书。这些企业还承诺,今后将开始在各自的官方网站、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上,逐步完善相关的标示表述和说明。
该负责人说,“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内存容量标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消费维权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我们也提醒广大手机销售商,在为消费者推荐手机的时候要给予必要的明示,不要夸大宣传。与此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仔细查看手机实际内存量,避免受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