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威 通讯员 王瑞 徐晶晶
我国近海水母逐年增多
日前,连岛海滨浴场发生了水母伤人事件,多位游客被蜇伤。秦山岛等地也出现了大量水母。据了解,从2004年开始到2011年,我国近海水母数量一直在增加。水母增多的原因,海水温度上升,富含营养,海产养殖笼子的筏夹为水母提供饵料和生长温床,人工鱼礁和海底建筑垃圾都为水母生长提供了条件。
“浴场外围有防鲨网,可以将大部分水母‘拒之门外’,浴场海域内还有救生队员不间断对水母进行打捞。”连岛旅游度假区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为消除旅游旺季水母现身较多,易蜇伤海滩游客的隐患,他们积极采取了多项措施。
一旦出现游客被水母蜇伤的情况,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提醒游客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伤口处不能用淡水冲洗(直到伤口痊愈),可以用盐、明矾清洗,同时,特别制定了相关医务施救流程,从游客被水母蜇伤进行施救到游客返程后的电话回访,在每一步都做到安全、细致。
本地的水母多为
海蜇的“表亲”沙蜇
水母的种类很多,那么,生活在连云港海域的水母主要是哪一种呢?
连云区海洋渔业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地的水母多为海蜇的“表亲”沙蜇,多见于海洋腹地的危险的大型水母,如今由于数量增多,常会漂向海滩,与游客争地。
真正的连云港本地海蜇比较硬,韧性大,颜色深,形状类似鸡翅,周边有许多触须一样的海蜇爪。沙蜇的颜色比较淡且发白,形状虽与海蜇类似,但韧性小,水分大。沙蜇的营养价值与海蜇也差距很大。
毒性超过海蛇河豚
看见“美丽”水母必须躲一躲
记者昨天从东部城区两家医院了解到,八月前半个月,已经有40余名游客被蜇伤就诊。
8月15日上午,记者在东方医院急诊观察病房看到被海蜇蜇伤左腿的任女士,她讲述了被海蜇蜇伤的经过。8月14日12点左右,来自北京的任女士及其朋友正在海边畅游,突然她左脚感觉踩到了软绵绵的团状“怪物”,瞬间小腿“唰”地被抱住了,随即一阵火辣辣的麻痛,任女士描述说,她下意识试着用左手推开,结果左手中指、无名指也被其刺伤,手背很快肿痛起来了,在任女士的惊叫声中,游客纷纷逃离至岸上,几分钟时间内,包括任女士在内的五个游客被不同程度蜇伤。任女士说,海滨浴场工作人员将伤人“怪物”打捞上来,发现这个“怪物”竟是直径达一米的圆盘形海蜇,呈灰白色。任女士的左腿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花纹,有点凌乱,似乎被皮鞭抽过的伤痕,这就是海蜇触手缠绕的印记,目前任女士腿脚还肿胀着,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很多水母的外形都很漂亮,但是这美丽的外表之下隐藏的却是致命的危险。
连云区海洋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下海游泳时,你若看到水母漂浮在附近,必须躲避游走,千万不要靠近。水母半透明的伞状头部看起来安静柔弱,下面的触须却是致命凶器。水母靠触须上的刺丝囊保护自己触须碰到你,就会缠绕上去,同时囊中弹出刺丝,刺进你体内,释放肽类毒素,这是水母保护自己的方式。当你扯断触须,它仍然附着在伤口上,继续放毒。不论水母死活,甚至裂成碎片冲上沙滩,其触须都可能蜇人。
有研究说,水母毒素的毒性是海蛇毒素的250倍,河豚毒素的450倍,其效应包括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及心脏毒性等等。沙蜇毒素使受害者全身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低血压、休克和肺水肿。
中国南北诸海还有多种剧毒水母:僧帽水母、火水母、白色霞水母、夜光游水母、金黄水母、灯水母、疣灯水母和海月水母,它们的伤人机理和海蜇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