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 王 川 胡柳君 记者 宋杰 黄威 通讯员 张君红
实地调查龙王河口一公里
渔民说:上游“黑水”每月来一次
之所以叫“桥洞下的渔港”,因为海头港是龙王河下游内河港湾,龙王河从海头镇奔流入海,在小镇近郊跨龙王河的一座桥下,我们发现了一个小小的“渔港”。
我们到达的时候,正是低潮期,龙王河两岸的淤泥海滩都裸露了出来,数十艘小渔船静静地停靠在岸边。“有一股鱼虾的味道,说明这里能捕到鱼,这是好事情!”一位义工开玩笑地说。
因为这里有座桥,地势较为平坦开阔,易于渔船靠泊,桥洞底下,能够遮风挡雨,有时候也会成为小贩们收购渔民新鲜海产品的场地。岸边的淤泥上,满是小洞,不少洞口会有一只大约五角钱硬币大小的不知名小蟹,稍有动静就急速逃回了洞里,一些本地渔民称为“滩虎”的长脚的小鱼,不时从一个水坑跳向另外一个水坑。
这些渔船,不光在龙王河打渔,有时候还到近海作业,收获以淡水鱼为主。对这些渔民来说,龙王河水质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能捕到多少鱼,水好的时候会多捕一些,水差的时候往往一无所获。
桥洞底下,年过八旬的谭大爷告诉记者,每隔个把月的时间,上游就要来一次“黑水”,异味很大,颜色污浊,对龙王河水质的影响非常大。来“黑水”的时候,渔民捕不到鱼,只好“放假”休息。而这“黑水”来得毫无规律,谭大爷说,厂里的污水盛满了,就会趁着下雨的时候往下游排。
告别了谭大爷,我们又向前走了大约一公里,在河岸边一块开阔地停了下来。从这里看,入海口已近在眼前,不远处一座大桥跨过了宽阔的龙王河,当地居民告诉我们,那是临海高等级公路龙王河特大桥。因为尚处休渔期,河两岸停泊着大量渔船,潮水退去,这些渔船都搁浅在了滩涂上,只有渔船上的红旗还在迎风招展。这个季节,渔民和渔船都在享受难得的闲暇时光。
在一处紧靠河岸的简易造船厂里,几位师傅正在造木质的渔船。其中一位师傅告诉记者:“你们这次来,十分‘幸运’,因为来得巧,所以闻不到臭味,俺们长年累月在河边造船,对水质的变化非常了解,有时候污水来的时候,都快被熏死了,居住在河两岸的村民虽然对那种气味都有意见,但是不知道该去找谁。”
另一位师傅说,他们都怀疑污水有毒,因为每次污水过境后,岸边的淤泥滩上总有很多死掉的蟹子。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追查一下,这污水的源头到底在哪里,应该制止一下,不能再让他们随意往龙王河排污了。
造船厂一位师傅告诉记者,现在捕鱼的效益虽然比不上前些年,但是还算可观,这里很多家庭几代人都靠出海捕鱼为生,没有别的技能,改行不易,因此出海的人不少,所以他们造船的业务也还可以。但是现在环境污染加重,水质下降,捕鱼的量也不稳定,所以大家都有忧虑,靠捕鱼为生还能支撑他们的家庭经济多久。
增强对家乡环境的了解
留学生将义工团活动作为暑期实践
在近两次的“海纳百川———海州湾入海河口生态调查”活动中,总会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即将要出国留学。通过闲聊我们知道,许多国外的学校对学生暑期实践活动非常重视,特别是和环保主题相关的。回程的路上,记者开玩笑地说,“每年暑假,是否要做一期面向出国留学学生的清洁海岸生态活动专场。”
这次参加龙王河口生态调查活动的义工中,就有即将出国的留学生胡一清。谈及这次活动的体会,她说:“这次活动,不仅使我能直面水源与环境问题,更重要的是为我打开了一个窗口,认识了一群热忱的志愿者,和大家在一起做义工,增强对家乡环境的了解,为家乡环境尽一份力很荣幸。”
本次活动除了常年参加活动的老义工外,市志愿者协会安利分会也派人参加了此次活动,还为活动专门提供了车辆,显示出了参加“海纳百川———海州湾入海河口生态调查”活动的极大热情。
河中鱼儿不缺氧
河水治理仍有提升空间
在本次现场检测环节中,其中有一项叫做“溶解氧”的指标让我们特别留意。“指标为5.16,自然水体能达到5以上就很不容易了。”市海洋环境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边记录边解释这个指标的意义,“上游有个酒精厂,从2006年左右便开始生产,因为酒精发酵后的排放物会在水中产生氧化反应,消耗水中的氧气,从而使得水中的鱼会因缺氧而‘抬头’。现在酒精厂已停产,‘溶解氧’指标才会上升,这是一个好现象。”
这次与我们同行的还有《新华日报》驻连云港记者站站长程长春,他对龙王河十分了解。据他介绍,现在江苏、山东两地的环保部门每月还要坐在一起开四次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龙王河两岸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龙王河水质越来越差,尤其是莒南县工业、生活污水大量排入龙王河,使这条季节性河流的水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成为一条常年黑臭的污水河,水质也由2、3类逐渐演变成为严重超标的劣4类,河流鱼虾大量减少,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跟随而来的是水污染的纠纷不断。十年前曾经因为苏鲁两省跨界污染打起了“跨省官司”还惊动国家环保部门派人专程前来调查处理。
其实,苏鲁边界河流众多,有龙王河、绣针河、石梁河等大小河流。这些河流纵贯南北,流经苏鲁两省多个县区,一旦河流出现污染很难查明原因。因此,苏鲁边界地区成了环境敏感区。
而赣榆县位于两省三县二区交界处,随着苏鲁边界区域石化、冶金、医药、化工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区域间环境保护、联合治污,成为摆在区域内各市县环保部门面前的重大课题。据介绍,赣榆县环保部门采取主动对接、巧借成功经验、加大联合执法力度等做法,建立起跨省区域间合作治污的友好关系。自2007年起,苏鲁两省的跨界水污染协调机制,受到中央办公厅关注并给予较高评价,认为这一创新做法,对国内外处理跨界水污染具有十分现实的指导作用。
与龙王河口被污染比较严重的时期相比,现在靠河吃饭的渔民偶尔还能捉点河中的昂刺鱼、鲫鱼、鲶鱼做些小生意,这说明苏鲁两省的跨界水污染协调机制与政府部门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可每月不定期一次的“黑水”却是河岸两旁居民挥之不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