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侍敏 通讯员 周堃 王冬青)目前,二维码在购物、查询信息等方面越来越被广泛运用,甚至街头小广告也用上了二维码,这种类似“回”字的图块已经成为常见的信息获取方式。然而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那些来历不明的二维码可千万不要随意扫,因为不法分子会将有毒或带插件的网址生成一个二维码,对外宣称为优惠券、软件或视频等,诱导用户进行扫描。一旦你扫了,有的会被吸走话费,有的甚至能够引起手机中毒。
赣榆县的小郑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后,发现手机中自带的二维码功能非常实用,此后她就习惯了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不仅观看电视参与互动时要扫,日常超市购买物品看海报也要扫,因为这样就可以详细了解到“回”字图案后面的具体内容。前几天,她在拿到一家家具城的促销海报后,又习惯性地拿手机扫了一下,随后显示了一个链接,她顺手点开链接,发现是个游戏软件,这时想退出已经来不及了。过了几天,她郁闷地发现,自己的手机中毒了,反应变慢,部分功能也无法使用。
工商部门表示,借助二维码传播恶意网址、发布手机病毒等不法活动逐渐增多,很多消费者好奇心强,喜欢拿着手机随便扫描广告单、网页上的二维码。殊不知,若二维码应用中染有病毒,消耗上网流量不说,有时会引起死机、恶意扣费等,甚至可能窃取消费者手机通讯录、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
其实,二维码本身并没有病毒,中毒的关键是在扫描二维码后出现的字符串、网站链接等,点击某些链接之后便会自动跳入特定的网站并下载其中带病毒的软件,从而使手机感染病毒。因此,市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二维码要一分为二地看,懂得规避风险、保护自己。首先不要看见二维码就扫,对来历不明的二维码,特别是路边广告、广告宣传单、不明网站的二维码,更不要盲目扫描。其次是尽量选择权威平台上的二维码,报纸、官网等相对安全。还有就是不熟悉的二维码名称特别是网址类二维码千万不要轻易打开。最后还建议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一个二维码检测工具,会自动检测二维码中是否包含恶意网站、手机木马或恶意软件的下载链接等安全威胁,更好地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