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泽
连云港日报9月11日刊登了《“70后”妈妈在家教女儿国学》一文,并报道了多名学生家长的观点后,“在家上学”这一话题继续在读者中发酵。连日来,读者们热议的话题集中到了几个热点问题上。昨日,带着读者们的疑问,记者再次联系了“70后”妈妈杨红丽,她对这些疑问,逐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家上学”是否违法
读者:《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同时,该法律还明确要求“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那么,让孩子在家上学的做法,是否涉嫌违反《义务教育法》?
杨红丽:《义务教育法》的初衷,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但孩子和家长也有权自由选择教育的形式。相对于那些把孩子送到普通学校的家长来说,我自己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女儿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教育形式,保证了女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有效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我们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履行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并不涉及违法问题。
会否影响孩子交际能力
读者:孩子在学校,不只是学知识,更多的是学习如何与人交流、相处、合作、学会关心他人,也有机会了解到更多家庭之外的世界,有更宽阔的视野,有利于他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协作能力在集体里才能培养,没有集体的环境怎么培养呢?
杨红丽:把孩子们都“圈”在学校里,就一定能学会人际交往吗?如今的学校教育,所谓学校的集体生活,无非是学生集体学习。短暂的课间、频频被占用的课外活动时间,根本没有给孩子留出足够的自由交往空间。女儿虽然在家接受教育,但小区里同龄孩子很多,女儿每天都跟他们玩得很融洽,女儿跟上至十四五岁、下至三四岁的孩子,都能玩到一起。女儿开朗的性格表明,“在家上学”根本没有影响到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如何保证教学质量
读者: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老师,都是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的专业人士,他们不仅有着高等教育的知识基础,还掌握了科学讲授知识的方法,保障了学生在学校里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与之相比,家长的学历虽然普遍较高,但大多都是教学领域的“外行”,自己教育孩子,如何能保证教学的质量呢?
杨红丽:作为中国人,接受国学教育才是立身之本,我自己教育女儿的基础,就是大量地诵读国学经典,从中吸取几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反观学校教育,这些年来都是以高考作为“指挥棒”,应试教育的功利性,只能压制孩子的天性,剥夺孩子学习“与考试无关”知识的自由。另外,我自己一面学习各种教育教学方法,一面在网络上收集各学科的名师讲课视频,不仅保障了女儿的综合性学习,也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以英语学习为例,10岁的女儿如今已能熟练朗读英文版《仲夏夜之梦》,试问同龄孩子有几人能做到?
孩子将来出路在哪
读者:当下,“在家上学”这一教育模式还是存在很多的困境,最突出的一点是:现有的教育制度对此并不认可,孩子长大后的“出路”很可能会遇到麻烦。仅以如今就业市场上“唯文凭论”,孩子将来没有文凭如何能找到工作,自食其力?“在家上学”与体制博弈,最终很可能让孩子付出代价。
杨红丽:不可否认,通过学校教育获取社会认可的学历证明,并以此来应聘一份工作,是当下社会的普遍现象。然而,拿到文凭就能证明能力很高,没有文凭难道就一无是处?如今,很多有文凭的人,选择“在家上班”,他们的文凭,此时没有任何用处。女儿目前有两个愿望,一是当一名设计师,从事服装设计工作;二是当一名演员。这两个职业,靠的都是自身实力,与文凭的关系都不大。
假如女儿将来真的到了需要文凭来养活自己的地步,她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国家承认的文凭。另外,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招收国学偏科生,通过长期的国学教育,女儿在这方面的能力肯定超过旁人,因此有希望考取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拿到相应的学历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