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兵 通讯员 王冬梅
日前,幸福路街道文化社区负责人与民政专干一起来到侍维才家,专门看望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我这辈子过得幸福,与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的一生真是值了。”今年86岁的侍维才老人感慨地说。
19岁参军
家人以为他早不在世了
侍维才是海州人,出生于1927年。他小时候,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读不起书、上不了学,就连饭也吃不饱,生活非常艰难。
“我是1948年参加解放军的,之前,曾经在当地加入盐警,就是维护食盐安全管理的,那也是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侍维才说,“当时,我做盐警的月饷是35金圆券,一发下来就赶紧去买米,不然当天下午就贬值了。”
后来,侍维才参加了解放军,随着部队南下,先后来到原淮阴地区、上海地区参加解放战争。1950年,侍维才的部队被调到东北地区,经整编后到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一打就是两年,1952年才回国转业。“在朝鲜战场身上受过伤,两条腿都被子弹击伤,住院一年时间才养好。”
让侍维才没想到的是,在他参军打仗后,家人与他失去了联系,都以为他早不在人世了,便在家里给他立了牌位,他母亲因伤心过度后来不幸去世。“我觉得很对不起她老人家。”
离休回家
爱“管闲事”得罪人
从部队转业回到了地方,本来有关部门安排侍维才去银行工作,后来,他觉得自己学历不够,就找到海州区相关负责人安排其到原海州供销社工作。1955年,海州成立了粮食局,侍维才就转到粮食部门工作,一直到1985年离休回家。
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侍维才对生活的态度变得淡定从容了许多。然而,爱“管闲事”的他得罪了不少人。“以前,我们楼下的下水道堵塞,我就找过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反映情况、协调邻居,在此过程中可能有人对我有意见。”
尽管“惹人烦”了,但侍维才并不在意,他说自己是为了大家的利益,让小区生活更方便,因此不怕被人说。后来,他们楼房外面的围墙又倒了一截,侍维才又跑到社区,请居委会出面联系人员维修。
夫妻和谐
相互理解生活幸福
侍维才一家在海州区考棚路一幢非常老旧的楼房里生活了几十年。从房间简朴的装修可以看出,老两口并不喜欢铺张浪费。侍维才育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大儿子因病已离开人世,其他子女都各自生活较好,虽然不与老人一起居住,但经常回家看望老人。
记者与侍维才老人交谈时,他的老伴赵奶奶一直在旁边相伴,不时提醒着什么。赵奶奶说,当年看好侍维才的人品,对于他的身体状况也不太在意。“我知道他的腿有点伤残,但是正常生活是没问题的,也就无所谓了。”
对于如今的生活,侍维才很满意,他说比起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很幸福,各方面都有相关部门关心和照顾,逢年过节还有街道社区来看望,也不缺什么。“平时早上起来走走路,顺便遛遛鸟,调节心情。我相信老百姓的生活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