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济泽 曹欣琳
不久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向新生发出录取通知书时,建议家长提供给孩子的月消费额为600元,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议。近日,笔者对淮海工学院和连云港师专的数十名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一个月的平均生活费开销超过900元。
生活开销两极分化严重
来自宿迁市的李同学是淮工外国语学院新生,虽然他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但他在生活开销方面有些随意。开学后的一个月里,他的生活费达到了2000元,其中只有500元用在了一日三餐方面,其余的1500元多用于购买衣服和运动鞋,外加跟同学出去玩、聚餐等。
与李同学相比,来自淮安市的贫困生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只有600元。庄同学的父母以种地为生,深知父母挣钱不易的他,不仅向学校申请勤工助学岗位,在生活费方面也是能省则省,除了吃饭、购买生活必需品,他没有额外的消费。
近日,笔者在淮海工学院和连云港师专,分别随机选取了20名大学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两校新生的月平均生活费在900元左右,其中伙食开销占不到一半。家境宽裕的学生和贫困生的花销,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淮工和师专的“高消费”群体的月平均花费分别为2200元和1500元,而两校的贫困生月开销则均为600元。
开销多少才够用
调查过程中,所有大学新生都听说过浙江大学曾发出过“家长每月给孩子600元生活费”的倡议,对于生活费标准,绝大部分学生表示,1000元左右是在学校的平均生活费水平。
“按照‘建议标准’的600元生活费,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只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而无法活得‘潇洒’一些。”淮工新生赵同学坦言,大学校园就是“小社会”,各类交际费显然不能省。通讯费、聚餐费、旅游费、恋爱费,夏天的冷饮费、冬天的热饮费,这些都属于交际费的范畴。
面对这些理由,学生家长李云霞表示不认同。她认为,人际交往虽然是学生在大学阶段需要锻炼的能力,但不该单纯地把交际建立在金钱开销基础上,如果陷入这一认识误区,再多的生活费也不够用,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弊多利少。
收支有度 节俭不能忘
淮工大四学生陈同学在过去的大学三年中,每月的生活费都控制在600元以内,很少超出范围。他表示,自己做到这一点,主要还是“自我控制”,做到心里“有本账”。陈同学说,每个月月初,他都会做好预算,把钱按照用途分成几部分,而且会克制自己不要去挪用未来的钱。他建议学弟学妹,多在食堂吃饭,在适当时间出去“改善生活”,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节约。
中国银行连云港分行理财师也指出,家长给孩子生活费应该量力而行,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过高容易养成孩子乱花钱、攀比的生活习惯;过低则不能保障基本的生活开销。以港城目前的物价水平来看,每月800元~1000元便足够应付各类日常开销。家长应该和孩子沟通商量,共同确定一个合理的生活费标准,在保证学生基本生活的同时,力求勤俭节约,学生自己也该精于安排,最好逐步学会基础理财技能,为将来步入社会打好“理财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