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宋杰 通讯员 刘阳
罗庄城遗址具有悠久的历史,遗址曾出土春秋到汉代时期的文物。
近日,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在对罗庄城遗址进行地面调查时,意外发现一块印有两千多年前古人手印的汉瓦。手印指节清晰,手掌面积要小于现代人。深埋于泥土中的手印,两千多年后和有缘人相握在一起。
采集地面文物
发现手印汉瓦
罗庄城遗址位于东海县温泉镇驻地东的罗庄村南郊,当地人称之为“后老城”,2011年12月19日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巡查并采集地面文物。
据介绍,遗址东部因大量取土形成陡坡,从坡底水沟里采集到陶罐、陶豆的残片具有春秋时期的工艺特征,城内地表散布大量绳纹灰陶残片,经初步判断,成器时间应为汉代。
“因为遗址表面曾出土过很多陶罐、陶瓦,发现汉瓦并不新奇。”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在清理完这些汉瓦表面的泥土后,发现有一块瓦片上有一处凹痕,呈连续的波浪纹。当时我就下意识地用右手摸了摸,结果发现是五个指印,但方向相反,是左手印。”
这块汉瓦上的手印应该是古代制砖工匠,在砖坯制成之后、烧制之前按下的。从瓦片的制作工艺可以大致断定为汉代早期,工匠为什么要在瓦上留下手印不得而知。
手指纤细
手印主人可能是女匠人
如果说每个人身上有哪个地方与他人不同,那肯定非指纹莫属。记者在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看到,留有古人手印的汉瓦长28厘米、宽20厘米,可以断定为用于地面建筑的大瓦片。瓦上的手印为半个手掌,指节清晰,手指纤细,不排除是位女性工匠。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说,“汉代15岁至18岁的男性按规定要服役,剩下的女性和老弱病残当匠人的很多。在发现这块瓦的时候有位女性文保志愿者也在场,她将自己的左手放在那个手印上,两只手恰好吻合。”
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表示,或许手印的主人个子矮小,也可能是男性。从手印的深度来看,应该是制瓦坯的匠人无意按上去的。情况到底怎样,如今只能猜测,这位匠人没有留下名字。
制作工艺锁定年代
“两只手”重叠留无尽遐想
目前,考古工作者能通过瓦片上所留痕迹,来区分它们的成型工艺。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使用了泥条盘筑法烧制而成。所谓泥条盘筑法,即把泥料搓成长条状,按瓦片形状盘绕、叠筑再拍打成型。
早期泥条盘筑产品的圆度较低,水平条状痕迹明显,随着工艺的改进,条状痕迹逐渐消失。通过这些细节,我市的考古工作者可以断定这块印有古人手印的瓦片为汉代初期。
保存在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的汉瓦手印具有很高的价值。考古人员表示,“因为两千多年前古人的指纹留在上面了,这些指纹可能是古人在捏制瓦片时留下的。如果能搜集到各个朝代古人的指纹,把他们进行对比,就能从中寻找到人类指纹的变迁轨迹。”
“两只手”重叠,仿佛能触到古人的温度。虽然古人的生命早在两千多年前消逝,但古人的手印留给今人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