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绪波
元宵节过后,许多劳动者开始求职找工作,为新的一年打拼,尤其是一些农民兄弟纷纷进城找活干。人社等部门频频举办招聘会,方便广大劳动者求职就业,与此同时,街头一些中介机构也开门营业,陆续打出招工的广告,并且开出的条件更有诱惑力。连日来,不少劳动者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咨询:街头那些高薪的工作,究竟靠不靠谱?带着他们的疑问,记者在市区进行了走访,并采访了相关人士。
■ 调查
街头中介所里挺热闹
2月16日上午,虽然天空下着小雨,但记者在市区繁荣路、瀛洲路、龙河路、建设路等路段看到,路边一些出租屋打出中介所的招牌,“招工”、“职介”之类的醒目字样很是吸引人眼球,写满了各种各样工作岗位和薪酬待遇的大红纸,或是贴在墙上,或是粘在木板上,让不少过路行人,特别是许多进城求职者,纷纷停下脚步仔细查看。看到有满意的岗位,有的还会走进去,致使狭窄的中介所被挤得满满当当。
一间低矮的小房子、一张看起来使用多年的破桌子,一部蒙上灰尘的旧电话,走访中,记者发现这些街头中介机构尽管使用的名称不一样,有的叫“XX信息服务中心”,有的叫“XX咨询服务部”,还有的叫“XX中介”,但“行头”大都如此。就是这样的中介机构,家家都打出了各种各样的招工招聘信息。在建设中路(蔬菜活禽直销市场附近)路北侧一家中介所内,女老板正在向三位求职者滔滔不绝地介绍,五六平方米的中介所里显得很热闹。
■ 疑问
如此“高薪”,是真的吗?
走访中记者发现,街头中介所打出的招工信息,可以说是要什么工作有什么工作,从经理、厂长到工人、服务员,从保安、保洁到电焊、车工,应有尽有,似乎不同学历、不同工种的求职者,都能在此找到满意的工作。虽然处于不同路段,但一圈转下来,街头中介打出的招工信息内容大同小异,最多是顺序变化一下,薪水上下浮动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街头中介打出的广告,大都是“急招”“急聘”字样打头,并且招人数量不少,薪水挺高,普遍的月薪都在三四千元以上,个别甚至近万元。而记者在市区两级人社部门的信息橱窗内看到,上面不少岗位的薪酬待遇都要比街头中介提供的低。
“加工厂杂工,一个月都能拿五六千元,真的假的?”在瀛洲路附近一家中介所附近,两位年轻的小伙子看了路边的岗位信息后如是说。随即,他们走进这家中介所。“到底会不会给这么多钱?”走访中,记者发现抱着两位小伙子这种心态求职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既对这样的工作岗位感兴趣,同时又担心这些信息的真实性。
■ 提醒
莫好高骛远,以免上当受骗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春节过后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其中一部分人员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技能,往往最容易被街头黑中介欺骗。劳动保障监察人士提醒广大劳动者,特别是进城求职的农民工,要有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求职找工作时,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切莫好高鹜远,以免上当受骗。
求职时一定要去正规人才市场和有信誉的正规中介单位,不可轻信街头随意张贴的招聘信息。目前,参加劳动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招聘会,对供求双方都是完全免费的,且进场企业都是正规单位,对求职者较有保障。
按照国家规定,从事职业介绍除了要有《工商营业执照》、《经纪人执业证书》,还必须要有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职业介绍许可证》。从事中介服务时,这些证照不仅要齐全,且应在场所醒目位置悬挂出原件。目前,街头一些中介机构,并没有取得《职业介绍许可证》,因为不论是从场所规模,还是人员配备等方面考虑,这些街头中介根本不具备发证的条件。不仅如此,从往年的检查来看,个别中介所甚至连《工商营业执照》等证照都没有,属于典型的“黑中介”。
通过历年的打击整顿,现在许多未取得相关证照的中介机构也学会了打“擦边球”,纷纷改名“信息中心”、“咨询服务”,收费也不再叫“中介费”、“职介费”,而是改叫“咨询费”、“服务费”。因此,对于那些两句话没说,就让交这个费那个费的中介机构,求职者需要留心,轻易不要掏钱,即便缴费,也应让对方提供正规的票据,以备不时之需。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2月17日至3月21日,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安、工商三部门将在全省范围内联合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依法查处取缔黑中介,严厉打击以职业中介为幌子坑骗求职者财物、以暴力等手段胁迫劳动者接受其职业中介的违法犯罪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