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社会

“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胜诉 连云港紫菜协会系主力之一

   中国江苏网8月29日讯 2005年2月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通过《经济产业公报》及《通商弘报》发布公告,宣布自2005年度起取消紫菜进口“原产地为韩国”的限制,且当年的进口数量由2.4亿张升至4亿张,意味着中国紫菜终于可以进入日本市场。同年2月28日,商务部决定终止对日本紫菜进口管理措施的贸易壁垒调查,标志着“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中方正式胜诉。而这场由江苏紫菜协会发起的、以连云港紫菜协会为主力之一的“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艰苦谈判之后,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印钞机”印出来的不是钱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2003年初,我市条斑紫菜刚上市就遭遇了寒冬,让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紫菜加工大户江恒弟看着生产出来的干紫菜不知所措,9分钱一张的价格让他心在滴血。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卖了,注定血本无归;如果不卖,产品积压之下,同样成本回收无望。往前一步是悬崖,往后一步是深渊,该何去何从,江恒弟一时无计,其他紫菜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同样没有良计。“当年的干紫菜平均价格在1.2毛一张,远低于预期。相比我们生产的成本,如此的低价格,加上遭遇的卖菜难,简直是灭顶之灾。”江恒弟回忆起来仍心有余悸。

  而在2003年之前,紫菜被养殖户与加工企业称为“印钞机”,价格高,收益大,让大家尝到了极大的甜头。整个90年代,干紫菜的价格都维持在4至5毛钱一张,这个价格在今天看来仍旧是一个令人满意的价格。那时候,由于国内紫菜消费市场小,没有消费的空间,紫菜几乎全量出口,养殖户们要赚钱必须也只能依靠出口。包括江恒弟在内,全市最初有15家企业参与紫菜养殖与加工。“当时,我们主要以补偿贸易的方式进行,通过补偿贸易换取日本的养殖技术与加工生产线。而紫菜则由日本外商来连云港购买,我们不能直接向日本出口,他们再加工或通过其他方式出口到其他国家。但即使这样,紫菜的价格仍旧非常高,紫菜也被称为‘印钞机’。”江恒弟回忆道。

  然而,到了2003年,风云突变,紫菜突然不赚钱了,“印钞机”失效了。“‘印钞机’印出来的不再是钱,而是苦涩与无奈。”江恒弟感叹,“紫菜出口的脖子被人掐着,外商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外商说要就要,说不要就不要,主动权一点都没有。”由于紫菜养殖户及企业对国外市场需求信息及价格变化趋势几乎毫无了解,信息不通畅导致只能依靠外商,一旦外商不购买紫菜或者压低价格,养殖户与加工企业只好望洋兴叹,血本无归。

  江恒弟开始反思:我们用的是日本的技术,设备也是从日本进口的,但为什么生产的紫菜却不能直接出口日本呢?时任江苏省紫菜协会副理事长、市紫菜协会会长王廷柱介绍:“到20世纪初,我国从日本引进的紫菜加工设备和零配件累计超过4000万美元,仅在江苏就有16家中日合资的紫菜加工企业,其中有多家在连云港。但长期以来,日本将干紫菜作为进口配额品目,采取配额分配和进口许可证制度,只对原产于韩国的条斑紫菜发放进口配额,而对中国紫菜拒绝进口。我们的紫菜很多被日本紫菜商社以低价采购后,再转销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严重损害了连云港本地紫菜业的利益。”

  于是,紫菜养殖户与企业开始行动,以了解出口日本何以“只有墙而没有门”,仅王廷柱在2003年就多次往返于日本,期待找到改变连云港紫菜命运的钥匙。在日本期间,王廷柱遇到了一位日本地方渔联的会长,对方很友好地向他介绍了当地紫菜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技术运用情况,还与他探讨紫菜市场的相关状况,交流的气氛十分友好。然而,当王廷柱起身告辞的时候,该会长叫住他,非常严肃地说:“有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忘记讲了,我们日本不欢迎来自中国的紫菜。”

  王廷柱再次礼貌地向其道别,并暗下决心:紫菜出口日本的事一定要实现!

  前往日本秘密调查,商务部受理并立案

  2003年,连云港生产的干紫菜在4至5亿张之间,全江苏生产的条斑紫菜占了全国条斑紫菜总产量的95%以上,连云港、南通为主要生产城市。其中,85%以上又出口到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但却无法进入年需求量高达100亿张以上的世界第一紫菜消费大国日本。

  2003年,在省紫菜协会的帮助下,连云港、南通等地的紫菜协会相继成立,江恒弟也进入紫菜协会承担管理工作。除了搭建市场平台、为紫菜行业提供服务等功能外,市紫菜协会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连云港紫菜打开出口日本的大门,而这也是省紫菜协会确立的重要目标。“改变我市紫菜业困境,实现出口日本,维护我市紫菜业的利益,打开日本大门是必走的一条路。”经历了2003年干紫菜交易惨痛经历的江恒弟总结道。其实,早在2003年之前,市紫菜行业便在省紫菜协会的领导下与日本进行过艰苦卓绝的谈判,但每次都无功而返。王廷柱如今还忘不了当时的困难,“去了日本很多趟,最多的时候我们和日本人在4天内进行了9轮谈判,但那个时候,我们是有理说不清。日本方面对不进口江苏省的条斑紫菜是无条件的,而我们却无能为力。”他说。

  市紫菜协会成立后,便组织会员随同省紫菜协会前往日本进行秘密调查。2003年8月,考察团来到日本,这次行程总共15天,遍访日本各地主要紫菜市场,掌握了日本官方对干紫菜进口配额的情况。在调查中,人们还发现,在同等质量下,日本的紫菜价格比我国高3倍以上。

  有的日本同行道出了心声:“如果日本紫菜市场对中国开放,价格低廉的中国紫菜会对日本紫菜业造成冲击。”“中国养殖的紫菜那么多,涌到了日本会影响我们紫菜业的收益。”

  江恒弟显得很无奈,日本每年对干紫菜的需求量是100亿张以上,而连云港2003年的干紫菜产量是5亿张左右。出口到日本,并不会形成多大的冲击。

  但日本紫菜行业对中国紫菜的抗拒显得极为明显,这让调查成员们感到了事情的复杂。不过,调查团队还是抓住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从1996年以来,日本政府便对紫菜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制,且配额限定原产地为韩国。

  而当时,中国刚刚加入WTO不久,这让王廷柱眼前一亮,何不利用WTO规则打开日本紫菜市场呢?调查团队意识到,只给韩国发放条斑紫菜配额,而不给中国条斑紫菜发放配额是有违WTO规则的。在日本调查过程中,调查团队便积极搜集相关证据,包括日本官方公布的相关法规、文件及日本紫菜协会的公开声明等。过去的谈判不成功,是由于没有规则可以利用;如今,日本不进口中国的紫菜产品,而给韩国同类产品发放配额,显然构成歧视性贸易壁垒。王廷柱下定决心,这一次,一定要用WTO的规则维护连云港紫菜业及至整个江苏紫菜业的利益。

  2003年12月份,在日本调查的成果逐步被整理出来,长达1200页、10余万字的《贸易壁垒调查申请书》被省紫菜协会递交到商务部案头,请示调查并认定日本政府在海苔进口方面存在贸易壁垒,并要求在此基础上与日本政府进行磋商。2004年2月25日,商务部正式受理。4月22日,商务部发布公告,正式立案,决定对日本紫菜进口管理措施进行贸易壁垒调查。

  “如果无视WTO规则,我们日内瓦见!”

  调查开始后,在官方与日本政府磋商后,省紫菜协会与日本紫菜协会就有关细节问题又开展了4轮谈判。王廷柱、江恒弟均是谈判小组成员,而王廷柱更是中方首席谈判代表。

  由于这是中国加入WTO后的反贸易壁垒第一案,相关方面非常重视。“当时对我们谈判的外事要求就是———不许吵架、不许斗气。”江恒弟表示,“都是牵扯到切身利益的问题,双方难免唇枪舌剑,非常辛苦,很容易发生吵架、斗气的情况。”

  2005年1月9日,王廷柱一行7人神情庄重地登上飞机,他们的目的地是东京,与日本紫菜协会的第二轮谈判便在那里举行。谈判过程中,日本紫菜协会中有成员仍旧表示,不希望中国紫菜进入日本市场。王廷柱立即反驳,这种言辞有违背WTO的规则,也严重违背谈判的初衷。

  同时,王廷柱举例说明:“日本的资金到中国投资紫菜生产,在中国寻找出路;日本的设备也跟着资本一起到了中国,生产出了紫菜产品,还在中国赚了钱。而且,我们加工使用的设备全部进口自日本,现在倒好,资金、设备到了中国,却不让中国的紫菜进入日本,没有这样的道理。”

  “我们对中国紫菜的质量感到担心。”日本紫菜协会有人这样表示疑虑。

  “我们的软硬件投入与日本无异,我们使用的是日本的养殖技术,加工用的是日本进口的设备,海洋环境也完全符合各项标准,质量完全不应成为该感到担心的问题。”王廷柱立即反驳。

  在谈判过程中,日本紫菜协会方面进行各种刁难,从配额比例到贸易方式等。王廷柱严肃地表示:“如果贵方仍旧坚持限制我们紫菜出口日本,同时无视WTO的相关规则,那么,我们日内瓦见!”

  日本紫菜协会负责人见气氛一时紧张,只好表示:“我们再商量,再商量。”

  四轮谈判有在日本举行的,也有在连云港举行的,双方从互不让步到相互妥协,终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谈判的过程是艰苦的,我们咬紧牙关,坚持、再坚持,为我们的紫菜业争取最大的利益。”王廷柱表示。

  2005年2月21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在日本《经济产业公报》和《通商弘报》上登载了经济产业省第19号“进口通告”,公布了日本2005年紫菜进口配额方案。进口通告取消了对进口干紫菜和调味紫菜原产国的限定,并载明2005年日本干紫菜和调味紫菜进口配额总量为4亿张。鉴于日本政府已取消对中国产干紫菜和调味紫菜的歧视性措施,2月28日,商务部决定终止对日本紫菜进口管理措施的贸易壁垒调查。

  “我们终于胜利了,秘密调查、各方取证、不断谈判,终于赢得了这一场重要的战役。”王廷柱松了一口气,自2003年开始调查到2005年初谈判结束,他一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现在,他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这一次,投标会放在连云港

  2005年6月2日,位于连云区的连云港紫菜交易所内人声鼎沸,来自中国各地的干紫菜齐整地陈列在大厅里,而来自日本的客商正在对紫菜进行检视。这里正在举行的是首场中日紫菜贸易投标会。尽管“中国反贸易壁垒第一案”已经宣告终结,但那并不是一切的终结,恰恰是新阶段的开始,而今天举行的首场中日紫菜贸易投标会正是这开始的标志。

  江恒弟很是开心,2003年9分钱一张干紫菜的情况已经不再。看着现场热烈的气氛,江恒弟有信心这次投标会能够获得圆满成功。“那天日本紫菜协会带领57家商社共150多人组成了采购团,参与了中日紫菜贸易首场投标会。”江恒弟回忆,他当时已经是连云港紫菜交易所的董事长。

  把投标会放在连云港是早已经决定的,连云港紫菜交易所不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非常有优势,而且中日双方谈判的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也出自连云港,显然把首场中日紫菜贸易投标会放在连云港是最佳的选择。在与日本紫菜协会多次谈判的过程中,省紫菜协会与对方已经变得极为熟悉,双方2005年4月在南京举行磋商时达成共识,于6月2日在连云港举行首场投标会,日本紫菜协会将从其拥有的紫菜进口需求者配额中拿出8000万张从中国进口,中方安排1.2亿张干紫菜进场交易。

  由于是中日紫菜交易的首场投标会,不论是中方,还是日方都怀着极大的诚意与热情,以致最终中标略超配额,达到了8020万多张。当天晚上,中标企业便与日本商社按照中标价格进行了签约。

  王廷柱回忆,2004年,紫菜价格还在2毛钱一张左右的低价徘徊,而到了2005年,受紫菜案中方胜诉的鼓舞及首场中日紫菜贸易投标会的影响,紫菜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约4毛钱一张。

  2005年7月17日23时许,连云港港集装箱码头,在港口灯光的照耀下,装载着近4000万张干紫菜的“金满河”号集装箱货轮离开码头,驶向深海,前往日本。至此,包括6月29日装运的第一批干紫菜在内,中国紫菜业近30年来首次对日本市场销售的8000多万张紫菜,通过出口检验程序,全部履约成交,装船运往日本。

  随着货轮远去的还有日本对中国紫菜出口的贸易壁垒,同时开启的是连云港紫菜出口日本的新征程。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4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