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0月8日讯 衣食住行的话题,老百姓最关心,过日子或许就要讲究这些。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观念和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幸福感越来越“生动”。国庆假期,记者们走近普通百姓,看他们过日子,听他们讲故事,透过大家近些年的变化,体验幸福的味道。
国庆期间,市区的苍梧绿园北侧一条崭新而宽阔的绿化带呈现在广大市民的眼前。记者 蔡晓雨 摄
游人在沿海湿地红草地秋游。记者 王健民 摄
传统流水席远去 酒店办婚宴渐成主流
记者 李江
国庆假期喜事多,十月份婚礼扎堆。传统的流水席虽然非常热闹,却因为琐事多和不够面子,慢慢被人们遗忘,而被酒店婚宴取代。 为赶上高中同学的婚礼,在苏州工作的赣榆区市民董江伟早早就做好行程规划。“10月1日要赶上婚宴,我9月30日下了班就开车上了高速,怕堵在路上,国庆高速免费是好事,但是人太多了。”董江伟表示,他另外一个也在苏州工作的同学国庆长假回赣榆,在路上被堵了十多个小时。 长假期间回老家参加同学婚礼,感觉很特别。董江伟说,10月1日结婚的这位高中同学的婚礼是在赣榆区的一家酒店办的,几十桌客人,还请来了婚庆公司,司仪主持,氛围很好,现场很热闹。 董江伟表示,和在酒店办酒席相比,他想起了在家办流水席,“记得小时候,无论哪家办喜事亲戚、邻居都来帮忙,院子里找个大点的地方,所有客人聚在一起特有气氛,喝了酒之后这桌吃完去旁边桌,大家都是认识的。”新郎宋忠冬认为,流水席虽有气氛,但无奈平时自己在外地工作,婚礼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在酒店办酒席省事。“在酒店办酒席,基本就是掏钱就可以了,其他事情都是酒店来办,省下了很多事情。我估计以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会选择这种方式办酒席,省事还有面子。”
路越来越顺畅 开上汽车直达家门口
记者 何玢
国庆长假,家住海州区的江锦平和爱人一起回灌南婆婆家探亲,在她看来,虽然路程拥堵,但比起30年前,那真是方便多了。 1983年,江锦平第一次和爱人回灌南探亲,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候去灌南的客车相当少,得赶到汽车站坐车,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出发。”江锦平还记得,那时候的车票是1块7毛5。当时还没有高速公路,一路上都是坑洼不平的沙路,到达灌南县城的老汽车站需要近3个小时。 因为婆婆家住在苗圩村,没有可以直达的客车,家里也没有可以接人的自行车或者三轮车,江锦平只能和爱人一起走着回到苗圩村。村口通往婆婆家的路都是烂泥路,最怕下雪下雨,脚陷到泥地里很难拔出来。因此每次回家,江女士都会另外准备一双水靴或者穿上婆婆给做的高跟草鞋。 后来,回灌南的车票涨到了3块多。上世纪90年代初,灌南县城有了火三轮,但是也只能到村口,还是得踏着烂泥路回去。直到2011年,家门口铺上了水泥路,再也不用踩一脚泥了。 现在,江女士家里有了汽车,每次回灌南都是女儿开车带着全家人去,走的是高速,“现在不像以前那么麻烦了,开车走高速到灌南才1个小时。” 10月2日,江女士全家人一起回老家。其实,回家的方式在改变,路上的颠簸在减少,时间在缩短,但是那颗渴望归家的心依然如初。
县城里啥都有了 带父母逛街买“大包小包”
记者 朱国操
1日下午,在南通一家国企工作的王大华回到了东海县房山镇林疃村的老家。
因常年在外工作,一年只能回家一两次,出于对父母的歉意和孝心,他每次回家都会带上大包小包的东西,有吃的也有穿的。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的行李显得有些“单薄”,他随身带的只有一包自己的换洗衣物。
“想买的东西到县城都能买到了。”王大华说,以前他从南通回来都会带一些当地特产和老家买不到的东西,也是想让没出过远门的父母尝尝鲜。但去年过年回家,他与多年未见的高中同学在县城小聚,也让几年都未在县城好好逛街的他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
“我对县城的印象还停留在七八年前,上次逛街后,我才发现,全国连锁超市、大型城市广场东海都有了。”王大华说,更关键的是,原来千里迢迢从南通带回家的当地特产,如今在县城都能买到。
“我还不如回家后,带上爸妈一起去县城逛逛,再陪他们到西双湖看看。”就这样,王大华一改惯例,空手回了家,“现在老家发展得这么好,我们工作后,家里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其实父母更看重的是我们能抽空回家看看,多陪陪他们。”
王大华说,以后每次回家他都不会大包小包往家带东西了,而是把这份对父母的孝心以陪他们到县城逛街的形式代替。2日上午,王大华带上父母到了县城,按照新计划,表达着他对父母的浓浓深情。
秦山岛上相依偎 一家人体验海岛宿营
记者 杨锐冰
徒步鞋、背包、睡袋、帐篷……国庆长假期间,市民汪帆一家没有走远,带着一大堆专业的“行头”来到了赣榆秦山岛,来一次海岛宿营,感受连云港的好山好水。
经过多年建设,秦山岛成了众多市民假日游玩的最佳目的地之一。3日下午1点多,汪帆一家三口来到了秦山岛渡口。“坐船的人挺多,目测过去有好几百人。”汪帆说,游船在海里行驶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到达了秦山岛。
汪帆和妻子先找地方宿营,把帐篷搭好,铺上防潮垫后,汪帆和妻子又收拾出个人餐具、垃圾袋等。
当天下午,一家人围着岛转了一圈。“登高望远,看渔船点点,别有一番意境。然后,我们又去欣赏了神奇的神路。”沿途看到悬崖怪石,渔家石屋,一点一滴似乎都在诉说着久远的故事。
海岛的夜,是美丽的,也是热闹的。和其他宿营的人一起,每家人都拿出了自己带来的东西,海鲜烧烤、啤酒凉菜、炸鸡饮料……每个人都吃得很尽兴。
“吃完有滋有味的晚餐,我和女儿拎着小桶赶海去,捉那些被困住的小鱼小虾。”女儿玩得不亦乐乎,汪帆也乐在心间。
夜渐渐深了。一家人依偎在帐篷里,天上皎洁的月光映衬在海面上,引人无限遐思。“女儿在帐篷里睡得很香。”不过,汪帆说,这是一次很不错的住宿体验。
婆婆妈妈嗨起来 社区居民演起文艺节目
记者 宋杰 通讯员 胡玉娴
“快去看啊,黄海人家的婆婆妈妈大舞台又在演出了”、“今天的演出看得太过瘾了!”退休的李大爷笑声爽朗,“现在,经常有好看的文艺节目演出,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还让我们看到了幸福生活的美好未来。”
今年60多岁的杨汝春是“婆婆妈妈”大舞台的第一批志愿者,她说,加入了“婆婆妈妈”大舞台后,感觉自己今年的国庆长假更加充实了。
杨汝春说:“因为大家都搬进了楼房,想找以前老邻居的感觉也没有‘纽带’,国亲演出之前一块排练,把我们广大妇女团结起来,在一起玩得很开心。”
国庆期间,黄海人家大舞台的“婆婆妈妈”们除了红色歌曲演唱、广场舞等传统节目,还以身边的好人好事、惠民政策等为素材打造新节目,从身边取材更加贴近生活,也更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