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社会

微信被盗 骗子群发信息看谁回复就提出借2万块

 中国江苏网10月10日讯 (记者 张晨晨 武娜 伏欣 谭晓平) 国庆黄金周刚过,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也活跃起来,但据市公安局相关数据显示,通过微信诈骗的案例也逐渐增多。今年以来,已累计发生14起微信诈骗案,被骗金额最高达24万元。警方分析,目前的微信诈骗手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杀熟式诈骗”,即借助朋友圈的信任度实施诈骗;另一种是“钓鱼式诈骗”,即利用他人的贪利心理实施诈骗。警方提醒,市民需要提高警惕意识和辨识度,谨防上当受骗。

       “杀熟式诈骗”让人防不胜防

  “资金周转不灵,江湖告急,快借我2万元钱!”前几天,就因为这句话,海州区建康社区的汤霞不得不跟40多个好友逐个打电话澄清事实———原来,她的微信被盗号了。“快下班时,我姐姐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出了什么事。我被问得莫名其妙,就说怎么啦?我姐姐说:‘你不是在微信上急要2万元吗?’”这时汤霞才意识到,微信被盗号了———盗号人在微信里群发信息,看谁回复,就提出借钱。“以前只知道QQ会被盗号,没想到微信也会被盗号。我就留了个心眼,加了密保。”

  无独有偶,微信诈骗的手段除盗号之外,还有海外代购、虚假交友信息等,其共同之处,就是利用熟人关系投机取巧,牟取私利。“我在微信上看中了一家代购商的护肤品,价值100多元,钱转账之后,货品迟迟不到,我就联系卖家,电话打过去却是占线,我才发现我已经被他们拉黑了。”一位自称王龙艳的本地女士在微博上告诉笔者。这些不法分子利用微信宣传市场上新潮、短缺的商品,通过微信聊天、发图片骗取买家信任,让他们把支付款直接汇到私人银行账号里,一旦收到钱便以种种理由不发货,直至微信账号弃而不用,使很多用户被骗。

  “钓鱼式诈骗”竟屡试不爽

  微信诈骗已形成有组织的利益链条,据市公安局提供的资料,骗子的手段还不少,比如二维码诈骗,不法分子多会以商品返利或降价为由,给朋友圈发送商品二维码,实际上却是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主人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与之相类似的还有集赞诈骗、中奖诈骗、假公众账号等,都是利用用户“贪图小利、轻信轻从”的心理,引人上钩。

  “一些人在受到欺骗之后,或自觉不光彩,或损失小,不值一提,所以很少报警。”市公安局专事电信诈骗案件处理的刑警支队二大队工作人员说,这也是微信诈骗越来越猖獗的一个外在原因。

  微信用户应提高防范意识

  怎样防范骗子利用微信行骗?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称,首先要提高辨识度和警惕性。使用微信的多是年轻人,他们涉世未深,很容易迷恋微信,所以,对于一些涉及诈骗的虚假信息缺乏辨识度,而对于搭讪的陌生人也缺少警惕性,一旦被花言巧语所迷惑,极易受到不法侵害。

  市公安局相关工作人员说,要有效防范信息失窃和诈骗,关键是不能将密码、验证码等各种私人信息在任何链接条款中输入,更不要贪图小利,轻信任何陌生人,乃至熟人。此外,如同QQ上提醒的那样,只要在聊天过程中,发觉对方语气有变,或涉及财务往来,提到转账、汇款、借钱、江湖救急等字眼,操作前务必和对方通个电话确认,以高度的警惕心来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一旦上当受骗,用户最好在第一时间通过截图、转存、收藏等形式保留好证据,工商、警方及相关网络运营商,可以此为凭证,帮助被侵害人追讨诈骗方,维护其合法权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08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