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21日讯 “我们没地的人到处要地,承包到土地的人却把地荒着一年多不耕种,这也太浪费了吧。”近日,赣榆区墩尚镇科园村朱岔汪自然村部分村民代表向本报行风热线反映称,该村有两块地块抛荒长达一年多,部分没有土地的村民多次想承包土地,可是村里偏偏不发包给村民耕种,稻麦两季的土地如此荒废让人感到心疼,村民们对村里的土地承包现状连连抱怨。村民们希望镇、村尽快处理好抛荒土地的承包问题,让土地发挥正常的耕种用途。
村民反映:四十余亩耕地抛荒年余
赣榆区墩尚镇科园村朱岔汪自然村一组村民何宜友反映称,该村是典型的农业村,村民都是靠种地为业。上世纪九十年代第二轮土地承包时,该村在东湖的地块里预留了54亩机动地,留作日后发包给新添人口耕种。原一家服装厂承包了老204国道以东27亩土地用作厂区建设,服装厂只使用了10亩土地建设厂区,余下的17亩土地全部栽植了杨树。2012年土地租用合同到期,村里收回了17亩耕地。随后村里将重新发包的土地承包金收入,按照人口数分给了新添人口,每个人320元,但是土地却没有分给新添村民承包耕种,导致17亩稻麦两季的良田抛荒长达1年半以上。与17亩承包地只有一路之隔的27亩地块前些年承包给本村村民与外村村民开挖成了养殖泥鳅使用的塘子,由于最近几年泥鳅养殖业不景气,原来承包户都退回了土地,27亩地块上挖成的七八个泥鳅养殖塘也随之荒废了,1年多了,泥鳅塘既没有对外发包出去,也没有复垦整理恢复土地耕种用途,如今,泥鳅塘里长满了一人多高的荒草。
据了解,让村民最为着急的是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该村新添人口多达90多人,至今这90多人都没有承包地。何宜友说,在农村没有土地耕种也就意味着既没有粮食保障,也没有经济收入来源,他家现在有5口新添人口都没有土地耕种。自2013年上半年以来,没有承包地的农民多次找到村干部,希望村里能把收回来的44亩耕地发包给新添人口耕种,可是村里始终不发包给村民土地,也不将土地承包金收入分给村民。特别是服装厂退回的17亩耕地又重新发包了本村两位村民与外村一位村民,村里也收取了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到现在村里也不提土地承包金分配的问题,也不解决新添人口无土地承包耕种问题。
记者直击:大片良田被闲置荒芜
接到村民反映后,1月14日,记者专程赶往朱岔汪村进行实地调查。在好几位村民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村东老204国道东约50米外的抛荒土地现场,记者看到,西边一少半地块是早已建成的服装厂厂区,服装厂东墙紧邻地块就是17亩抛荒土地的现场,由于抛荒长达一年半以上,土地上四处长满了高矮不一的各种荒草,此时一位放羊的老汉,看护着数十只羊在荒地里吃草。据估计该地块南北长100米左右,东西宽约50米左右。由于土地性质上好的良田,枯萎的荒草曾经长势很旺。
与17亩抛荒地块只有一路之隔的地块就是27亩机动田地块,记者在现场看到,27亩机动田的地块如今已变成了养殖泥鳅使用的土塘子,从北往南排列着的四五个泥鳅塘子如今都荒废了,泥鳅塘子四周的田埂上与塘子里都是一人高的荒草。村民们告诉记者,去年初,原来泥鳅养殖户因为泥鳅养殖行业不景气就退出了泥鳅养殖,同时把泥鳅塘子承包权交回了村里,没有多久村里又再次将泥鳅塘子发包给了外村村民,村里也收入了一笔承包金,村民找到村里希望能复垦土地发包给新添人口耕种,但是村里始终不同意,也没有把土地承包金收入分发给村民。自1997年第二轮土地承包以来,该村90余位新添人口至今无承包地耕种,90多位新添人口的生活无从保障,村民急切盼望村里能从90多人现实生活现状考虑,尽快想办法解决新添人口承包地的问题,给90多为新添人口生活来源有所保障。
镇里回应:收入资金将用于村庄建设
当日上午11时30分许,就朱岔汪村民所反映的90多位新添人口无承包地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赣榆区墩尚镇有关领导。
据该镇副镇长范勇介绍,10多年前,朱岔汪一位在外地打工的女青年回乡创业开办了服装厂,当时承包了27亩机动田用作厂区厂房建设,服装厂只占用了10亩土地,余下的17亩土地服装厂投资人全部栽植了杨树,后来由于经营等问题,服装厂破产倒闭了,土地承包合同2012年到期,合同到期后,2013年村里通过司法途径收回了17亩土地,土地收回以后再次发包,村里将土地承包金收入按照新添人口数进行了补贴发放,每个新增人口分到补贴320元。去年,考虑到村庄建设及公益事业需要资金,村里就没有再发放补贴款项,为此村民多次反映问题。
范勇表示,按照国家土地承包有关政策,村里可以预留5%的机动田对外发包作为村委会经济收入来源,同时土地承包政策一直在遵循着“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做法,目前镇里与村里经过研究决定,27亩机动田承包金收入不再补贴发给新添人口,土地承包金收入资金全部留作村庄建设与公益事业使用,村里也没有办法补地给新添人口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