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首页>地方频道>杭州>要闻

余杭黄湖建好“三支队伍”刻画乡村振兴图景

4.jpg


村民共创的竹编龙


5.jpg


非遗体验活动


6.jpg


龙坞里


7.jpg


艺启共富三支队伍授旗仪式


从累计吸引常年驻扎“未来乡村”新村民90余人,到引入设计师超100名,余杭黄湖镇吸引越来越多人才留下的背后,则是以人为本的各项“实招”“硬招”不断落地,给来到黄湖镇的新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让我们从中捕捉到全面深化艺术乡建的力量。

今年浙江省委、杭州市委的“新春第一会”都提出要牢固树立“大人才观”,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近年来,黄湖镇以党建引领艺术设计产业为着力点,把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艺术设计领域强企强校、设计师和村民联结互动,推动各路人才上山下乡,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点燃乡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带动乡村精彩蝶变。


以“引才”起笔 多管齐下优化服务保障体系

时间拨回到2022年夏天。通过多方协调努力,陶缅决定租下黄湖镇青山村里一栋40年的老夯土木质结构房子,并签下长期合约创办有陶陶艺工作室。从设计、改造、装修到安装设备、设计展陈,全都是她亲自上阵,而这次搬迁,也意味着她与城市朝九晚五工作的告别,正式成为一名全职陶艺家。

“这里艺术氛围特别浓厚,越来越多的人知道青山村,来到青山村。去年村里举办的艺术季更是让我看到了国内外多位艺术家的作品,这里其实不是封闭的,反而让人更近距离看到了一种新的生活趋势。”陶缅带着些许兴奋地说。

在青山村环看世界,不仅以“在青山·群响艺术季”吸引了来自英国、荷兰、法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超过162位艺术家奔赴并在此创作,更有设计师与村民联合制作的多个作品参展亮相米兰。黄湖镇还举办了“诗意栖居—中国作家走进未来乡村”“浙江省文联文艺家志愿服务走进青山村”等大型文化活动,让艺术作为一种在地的力量,被艺术家和当地居民共同点燃,以一种长久的形态,成为青山村的日常。

“筑台”,以平台引才。这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得益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设计师、文化志愿者、建筑师、摄影师、手工匠人等艺术乡建人才来到青山村,不断引进融设计图书馆、西湖绸伞、1826摄影博物馆、青山剧场、青山自然学校等20余家艺术产业以及阿里优赞设计总部、佐维视觉等8家文化类企业入驻,开展各类艺术表演活动100余场次。一时间,青山村的名气如涟漪般持续向外扩散,吸引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纷纷涌进村子。

“我在村里面选址的时候,就得到了黄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仅上门指导,还在房租上做了减免。”七號青吧主理人余思杰说,这让第一次创业的他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筑业”,以机制引才。黄湖镇出台艺术人才服务保障和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人才专员服务制度,不仅解决了余思杰的创业困难,还走访各类人才60余人次,为人才产业主体解决市场营销、用工难等问题20余件,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此外,黄湖镇还为人才提供住房保障、健康体检、消费优惠等特色权益保障,全力协调解决人才在行政审批、贷款融资、家属就学就业等问题,积极为镇域内艺术乡建人才提供资源共享、创业孵化等服务,推动更多人才留在黄湖、扎根黄湖。

“筑巢”,以空间引才。除了保障措施,人才就业生活空间也同样得到重视。在原先人才驿站、青年公寓等配套设施的基础上,黄湖镇实施艺术家驻村计划,将青山村原幼儿园、龙坞水厂等空间改造成青山青年社集群,为文艺人才提供共享办公、居住空间,目前已邀请了驻村设计师55名。与此同时,访客中心、青山村文化礼堂、生态大草坪公园等公共建筑及设施相继落成,不断拓宽人才生活和发展空间,推动形成主体多元、形式多样、便捷高效、全链受益的爱才社会化服务新格局。


以“留才”收笔 “斜杠”式发展民主决策

落实服务保障政策确实“叫好”,但想要把来到黄湖镇的新村民长久留下来发展,就必须在“服务+民主”中找到良性发展的路子。打开思路,提高村民民主决策参与度、增强主人翁融入意识是不二的选择。

“在议事会里我提出在人较少出入的田埂少装一些路灯,不但能保护萤火虫,还可以节能减排,政府在环保理念上与我一拍即合,真正让我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一份子。”郊界工作室主理人、环保工作者芙子说到。针对村民反映最集中的路灯问题,黄湖镇政府筹措资金准备装起500多盏路灯,正常情况下从村头一直铺到村民家门口,而经过芙子的建议,决定在萤火虫栖息地附近减少路灯的安装,此举得到了村民与艺术家们的一致支持,这不但能保护当地生态,还能减少资源浪费。

芙子是“青山同心荟”的一员,这个组织集结了青山村内设计师、漫画家、手工艺者等自由职业人员,他们以青山同心荟成员身份,联合黄湖镇政府、青山村村委共同开展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成员们每个月开会,商讨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之策。同心收民意、会话商良方,靠着这种治理模式,不但激发了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近3年解决200余件大小事、急难事,更看到了基层民主协商在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黄湖镇在“青山同心荟”的基础上,定期召开“新村民”茶话会、未来乡村议事会,邀请优秀人才就当前乡村经济发展难点、疑点等问题展开交流洽谈,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有效发挥人才力量,助力未来乡村建设,全方位营造“亲才、爱才、护才、重才”的良好氛围,用真心真意赢得满心满意。

黄湖镇因人而变、因才而兴。黄湖镇艺术乡建工作把艺术赋能产业,让老百姓获得艺术享受和经济收益的双丰收。建立以民艺为主题的“艺启共富坊”与“青山民艺社”,实现共富产品“产、学、研”一体化,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目前,青山村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20万元,集体收入77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近三年年均增长超60%。

“近年来,黄湖镇青山村从年轻人远离的留守村落,逐渐变成了匠人汇集的潮流之村,是深化‘两进两回’与‘三支队伍’建设的有效探索,成为展示新时代未来乡村风貌的‘窗口’。”黄湖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黄湖镇将继续以“大人才观”推进乡村振兴,把优化自然生态和政策生态结合起来,持续提升乡村创新创业环境,打造“向往的农村”,让各类人才从“流入”到“留下”进而“融入”,促进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打造安之黄湖、乐之黄湖、艺之黄湖、食之黄湖、物之黄湖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0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