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民生

三位老兵忆往昔峥嵘岁月

 记者 黄威 万俊松

  据统计,我市籍及在我市参加革命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目前还有6000多人,他们曾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过重要贡献,现在他们多数已入耄耋之年,然而沧桑岁月还在无情地改写着这个数字———每年都有500多位老革命离开我们,大量宝贵的“革命记忆”面临着消逝的缺憾。

  为了铭记他们,留住他们的故事,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部门共同开展“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以影像记录的方式,集中采访拍摄我市籍及在我市战斗、工作过的老干部、老战士、老党员(包括革命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他们的革命事迹和连云港地区各个革命时期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港城留下一份详实、富有感染力的革命史料,并计划拍摄一部纪录片。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于2012年7月底正式启动,办公室设在市革命纪念馆,具体工作由市革命纪念馆负责。

  自今日起,本报推出专栏“寻找港城老兵”,将革命前辈影像资料抢救工程的成果奉献给广大读者。 

  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寇注意到了连云港的重要战略地位,企图占领连云港港口。1938年5月,日军出动军舰、飞机开始对连云港港口进行疯狂进攻,连云港守军东北军第112师官兵顽强抵抗。从5月到8月间,在孙家山、大桅尖等地,敌我双方展开了近20次的激战,日军几次登陆又被赶下大海,始终无法在港口立足。1938年8月大桅尖争夺战之后不久,57军112师奉命撤出连云港,准备参加武汉会战。

  从1938年5月20日日寇进攻连云港开始,到1939年3月4日侵占整个连云地区,连云港保卫战持续289天。正如刻在宿城万寿山上的抗日石刻中所写:“赖我将士忠勇抵抗,誓保河山,顽敌迄未得逞!”当时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也在头版盛赞:“守卫云台山部队坚如钢城,固若金汤。”可以说,在当时日寇气焰正凶的背景下,连云港保卫战给了日寇沉重的打击。

  张翼、李欣、兰孝永,年过九旬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参加过连云港保卫战的抗日老兵。日前,市革命纪念馆采访组一行赴京,采访了这三位抗日老兵。三位老兵也深情地回忆起了在连云港抗击日寇的峥嵘岁月。  

  人物档案:

  张翼 1918年生,山东诸城人,少将,原空军指挥学院副政委。连云港保卫战期间,为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667团机枪连战士。

  “几年前我还去过连云港,我们几个人在墟沟的海边寻找当年和日军激战的一个小岛,可惜没能找到,是不是被海水淹没了?”张翼今年已经94岁高龄,依然红光满面、精神矍铄,回忆起70多年前在连云港战斗、工作的岁月依然条理清晰:“那时我才20岁,是个新兵。”

  张翼回忆说,1938年,他参加的由共产党领导的山东高密游击队,和由国民党领导的一支队伍一起抗日,后因意见不合分开。张翼等人辗转来到了徐州。到徐州以后,当时驻扎在连云港的667团由谷牧领导,正需要人去做这个团的工作,周恩来领导的长江局就指示张翼等人去连云港加入667团,并指示说“年轻人到部队去,分到每个连比较方便”。

  加入667团之后,张翼被分到了机枪连,协助李欣做一些党的工作,李欣还是张翼的入党介绍人。回忆起入党时的情形,张毅说:“当时就是把报纸上剪下来的列宁像,用刺扎在槐树上,他说一句入党誓词,我就跟着说一句。”后来李欣调到师部做秘书,张翼就接替了他的工作,相当于连队的“指导员”,机枪连的连长就是张翼发展入党的。

  张翼还回忆起了发生在连云港保卫战期间的一次战斗:“那天,日军发动进攻,他们的部队已经快攻到山顶了,我们这个营还在山后面,接到命令以后,我们就冲上山去,和敌人混战了一场。”

  张翼对连云港怀有很深的感情,他专门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难忘的连云港,难忘的战斗”,他还叮嘱子女找来他在革命战争时期使用过的东西,捐赠给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  

    人物档案:

  李欣 1917年生,福建长汀县人,少将,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现为国防大学)一系政委。连云港保卫战期间,为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战士,中国共产党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

  连云港保卫战期间,李欣是中国共产党第112师地下工委委员,他还曾担任过112师师长霍守义的秘书,对连云港保卫战全局了解甚多。他感慨地说,虽然连云港是战略要地,但是当时根本没有海防,海岸也没有什么工事,连云港保卫战完全就是将士以血肉之躯对抗日寇的飞机大炮。

  李欣也是山东高密游击队队员,和张翼少将一起来到连云港。他对112师地下工委的成立情况记忆犹新:“1938年3月,我们到667团以后,谷牧和张文海也来到了这个团,党组织成立了中共112师工作委员会,伍志钢任工委书记,谷牧和我任工委的委员,工委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万毅团长的入党问题……”

  李欣说,当时他在667团主要做宣传工作,利用教歌、唱歌在部队中宣传抗日,鼓舞士气。那时唱得最多、影响最大的是万毅根据《马赛曲》填词的《667团团歌》,士兵唱,军官也唱,从667团唱到668团、671团、672团,迅速在全师官兵中普及。七十多年过去了,李欣对《667团团歌》记忆犹新:“神圣的抗日战争是民族的最后生路,大家向前!倭寇逞强夺我东北……”

  双目失明的李欣现在喜欢称呼自己为“老兵”,他说,相比那些在战争中捐躯的战友,他能够从枪林弹雨中活下来非常幸运。他对连云港感情很深,不仅关切地问起连云港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还捐赠了69件革命文物资料给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并欣然题词“发扬当年保卫连云港的革命精神,为建设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而不懈奋斗”,落款就是“95岁老兵李欣”。  

  人物档案:

  兰孝永 1921年生,山东青岛人,原全国农业展览馆副馆长。连云港保卫战期间,为东北军第57军第112师667团2营4连战士。

  连云港保卫战发生时,兰孝永只有17岁。因为年幼,他并没有太多直接参加战斗的机会。兰孝永回忆说,当时他和李欣、张翼等人一起辗转来到连云港,他参加了万毅团的学生队。

  带着青年人的那份革命激情,兰孝永开始了在连云港的战斗生活,平时除了参加新兵训练和军事斗争外,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还肩负着党组织交付的任务。兰孝永说:“组织上给我的任务是教育士兵要抗日,不能亡国,要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思想,帮助他们反抗封建地主的压迫。”

  兰孝永为港城题词:“忆革命光辉岁月,盼港城跨越前行”,寄托了对连云港的一片深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5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