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民生

港城“霍金” 键盘上敲出梦想

记 者 徐芳 通讯员 张垠

  1997年编写的CASL汇编语言编译器入选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全国总决赛;

  1998年通过自学以高分通过国家级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

  2000年被全国总工会、教育部、科技部、人事部等五部门评为“全国职工自学成才者”;

  “2009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

  2011年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研究生论坛在全球邀请的10位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生之一;

  2012年获得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评选的“交通银行残疾大学生励志奖”;

  201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后……

  这是王甦菁22岁以后的人生经历,充满荣耀、收获和赞誉,然而他22岁之前的人生却只有这些关键词:脑瘫、重度残疾、行动不便、四处碰壁、命运多舛……因此人们送给他很多称呼,“中国霍金”、“吉大阿甘”、“脑瘫博士”……

  很多媒体惯常把聚光灯投射到王甦菁身上,其实30多年前,决心把一个因脑瘫严重致残的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同样值得人们尊敬。我们找到母亲陈晓玲的时候,她正在补觉,刚刚从北京王甦菁那儿回到灌云的家里,陈晓玲累得很:“我和他爸爸都是朝70上数的人了,岁月不饶人啊。”

  因为残疾

  他被很多高校拒绝过

  陈晓玲和丈夫一直住在灌云,陈晓玲退休前在灌云县检察院工作,丈夫也是一名公务员。谈起儿子王甦菁,陈晓玲的言语间洋溢着骄傲与自豪,脸上的倦容一扫而光,对1976年那段痛苦的往事,她不愿多谈。事实上,因为出生时难产,王甦菁患上了脑缺氧后遗症,因而导致其成了口齿不清、语速缓慢、走路不稳、持物艰难的重度残疾人。而今,王甦菁右侧手脚基本丧失功能,坐着的时候身体会不由自主地摇晃,需要将双腿叠起以控制抖动,写字、操纵鼠标、敲击键盘只能用左手。

  即便如此,陈晓玲和丈夫从没有绝望,王甦菁一出生就被送进抢救室,所以他的外公给他取名“甦”,意为“重生”,饱含凤凰涅槃的希冀。

  但是培养一个脑瘫孩子,其难度可想而知,单让王甦菁练习握笔写字,夫妻俩用抓象棋棋子、抓玉米粒的方法,反复陪儿子练习不下数万次,终于可以让他用左手写字。但是由于手抖写字慢,王甦菁每次考试都答不完题,即使每道题他都会做,也能做对。

  “这多少影响了王甦菁的成绩,因为身体原因他没办法充分发挥他的真实水平。”陈晓玲的语气里透着无奈。

  即便如此,王甦菁的成绩仍不算差,高考时他的成绩远在本科线以上,却没有接到通知书。

  “拒收他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的身体状况,有些学校甚至当我们的面就拒绝了。”陈晓玲说。

  这种经历,陈晓玲一家有过不少次,愤怒、无奈、悲伤,各种情绪冲击着陈晓玲的心,可是她和丈夫依然没有放弃,四处为儿子争取每一个上学的机会。

  最终,灌云电大的课堂向王甦菁敞开了大门,这也成了王甦菁迈向学术殿堂的第一级台阶。

  喜欢电脑

  父母倾其所有买台286

  王甦菁对计算机科学的兴趣早在10岁那年便显露出来。

  “那年我们带他到上海做手术,他当时特别喜欢一个儿童教育节目中播出的LOGO语言程序,后来我就发现他没事的时候就琢磨编程,渐渐地,我就察觉出孩子对电脑的渴望。”

  这个发现着实令陈晓玲和丈夫感到巨大的压力,那时候,她和丈夫一个月的收入才几百元,而当时286电脑的单价都在万元以上,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

  不过在陈晓玲眼里,儿子王甦菁的兴趣就像星星之火,十分珍贵。她和丈夫决心维护,于是东拼西凑,倾其所有,为王甦菁买了一台286。

  “我记得当时的情景,在北京我们花了1万块买了台电脑,回去后,很多人这么说我们:‘那家人有病的’。”陈晓玲笑着说。

  但这台现在看来像个老古董一般的电脑在王甦菁眼里就是一双“梦想的翅膀”,他觉得,有了它,自己就可以和正常人同台竞争了。

  有了这台286,王甦菁在书本上学习的BASIC语言就有了练习场,他的计算机水平突飞猛进,到了中学,当数学老师讲解概率的时候,他就将求解的过程用BASIC语言写在纸上。

  读大专的两年,王甦菁没有放弃对计算机的喜爱。后来他在淮海工学院自修了计算机专业本科课程,并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

  离开了灌云到新浦,陈晓玲和丈夫也开始了追随王甦菁的陪读生活,这段日子至今在她脑海里仍记忆犹新:“他读本科那几年,我和他爸爸一直吃盒饭,很不容易。”

  王甦菁没有让父母的辛苦白费,在之后参加国家级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期间,他设计制作的“CASL汇编语言编译器”软件受到我国第一代计算机软件教学专家、南京大学教授钱士钧的高度评价。

  1997年,王甦菁参加“首届中国大学生电脑大赛”,是唯一一位以优异成绩闯入决赛的残疾人选手。1998年,22岁的王甦菁通过国家级高级程序员资格考试,成了国内年轻的电脑专业人才。

  异地求学

  一步步走入学术殿堂

  本科毕业后,王甦菁曾经在中学机房干了几年管理员,尽管整天和他所钟爱的计算机打交道,但为了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于是萌生了考研的想法。他把想法告诉了父母,获得了父母的支持。

  “同样的问题来了,因为手抖写字慢,他总是答不完题,所以考了几年也没过线,后来我们就去找高校说明情况。他是个有能力的孩子,我和他爸爸不希望身体成为他成才的障碍,在我们眼里,残疾并不是他走向成功的障碍。”

  陈晓玲夫妇的坚持感动了教育部,教育部最终决定破例为王甦菁单设考场。2005年,王甦菁考入吉林大学软件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其间他参与过多个项目的开发,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2007年硕士毕业之后,王甦菁选择继续在吉林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导师周春光的指导下,王甦菁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包括5篇国际最权威的SCI期刊文章。2011年10月,他受邀参加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国际生物特征识别大会博士生论坛,成为该论坛全球特邀的10位最有培养前途的博士生之一。

  这期间,陈晓玲和丈夫锁上了在灌云的家门,跟着儿子远赴长春,在距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间小屋,靠着夫妻俩的退休金陪着儿子跋涉在求学的旅途上。

  今年7月,王甦菁博士毕业,毕业典礼上,吉林大学校长李元元为王甦菁行拨穗礼时,台下的陈晓玲和丈夫百感交集,数度哽咽。但王甦菁的倔强脚步依然没有停顿,9月他顺利进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攻读博士后,跟随心理研究所所长傅小兰一起从事微表情的研究,他主要负责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微表情识别。在通过了进博士后工作站的答辩后,王甦菁正式开始他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11月获得第52届中国博士后基金的资助。

  “我不担心他在那边的生活,”陈晓玲说,“北京的无障碍设施很齐全,他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他自己完全能应付,为了出行方便,他还给助力车多配了一套电池。他跟同事相处也很融洽。”

  【新闻链接】

  王甦菁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

  本报刚刚得到消息,王甦菁成为“中国网事·感动2012”年度网络人物评选候选人,目前正在网络票选,包括他在内的60位候选人都是今年网络评选和评委会推荐产生的,王甦菁的网络评语这样写着:先天脑瘫却永不放弃,刻苦钻研赢得国际学术界认可,他就是“中国版霍金”的王甦菁。

  据悉,由新华社发起并主办的本次大型网评活动从昨天正式开始接受全国亿万网民投票,网民可直接到新华网、腾讯网、新华微博、腾讯微博上进行投票。

  请您轻击一下手中的鼠标,为我们的家乡人投上宝贵的一票,因为王甦菁值得我们为他骄傲。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93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