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

首页>地方频道>连云港>民生

“无名桥”系列报道引众读者深度吐槽

   (记者 徐芳)苍梧晚报推出的新闻策划“关注无名桥”的前两篇报道刊发后,其引发的舆论关注度持续发酵,读者纷纷在电话、邮件中表达自己对桥问题的想法,其中多位市民在讨论中将这一话题引向了深入,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对于连云港这座城市来说,桥究竟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观点一

  桥名没有厚重的文化内涵

  热心读者丁竹人首先给本报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在后续报道中推出关于市区桥梁的详细地图,有编号、有简介、有实景图片,让读者们能够一目了然,更加有利于讨论的展开。这条建议本报已经采纳,并计划在后面的报道中推出桥地图专版。

  “我认为桥的名字应该悦耳动听、便于记忆,有很强的指向性,当然如果有历史渊源的名字就更好了。”丁竹人很自然地提到了没有名字的盐河桥,“这座桥以前叫华北桥,因为日本鬼子曾在这里组建华北船队运送侵华物资,属于具有历史渊源的名字,我觉得我们可以继续采纳。而盐河桥这个名字相对普通,在西盐河上,是个桥都可以叫盐河桥,没什么指向性,不如华北桥的内涵丰富。用这个名字不是耻辱,恰恰是要让我们记住那段历史,告诉子子孙孙,不忘国耻。”丁竹人说。

  他说自己住在连云区,看了本报的报道后自己也去周围转了转,发现连云区也存在很多无名桥,荷花街附近有座桥老百姓叫洞山桥(音),也没有官方名字,还有一座庞沟桥倒是有名字,除了本地人,外地知道的不多。

  “正像你们说的,很多桥修得不错,但是不是没名字就是没刻名字,即使有了名字也不响亮,没有厚重感,更缺乏文化内涵,这是个大问题。”丁竹人说。

  观点二

  没有把桥当成城市代言人

  “在我们惯常的思维里,桥就是个交通设施,这种认识太简单、太初级了,你可以看看国内的其他城市,人家都把桥做成景点、做成名片了。”

  热心读者孔繁玉提到了杭州的断桥,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景点,这种观赏价值大于实用价值的桥我市不是没有,花果山的九龙桥就是如此,还有涧沟上的小河桥、青石板桥,走一走能让人生出很多怀旧的感觉,如果做成园林景观进行城市景观推介,效果一定很不错。另外,龙尾桥的历史也很悠久,这都是很好的资源,可我们的城市现在似乎还不懂得利用这种资源。

  丁竹人十分认同孔繁玉的观点,他说:“北京的桥举世闻名,北京人还专门写了首歌叫做《北京的桥》,唱得是家喻户晓。扬州的五亭桥,也是享誉八方,扬州因此形成了厚重的桥文化。青岛就更不用提了,人家把栈桥印在啤酒瓶子上,畅销海内外,可谓做足了功夫。通过桥,人们知道了北京、扬州、青岛,这就把桥当成城市名片经营的成功案例,就这一点来说,我们做得很不足,甚至说,还没有具备这个意识。”

  另外,丁竹人还指出,连云港市和孙中山先生有很深的渊源,道路的话连云区有中山路,但是却没有一个体现和孙中山先生渊源的桥名,这点很说不过去。

  热心读者周健则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关注这则关于桥的话题,把有些很拗口又不易于记忆的桥名干脆改掉,重新起好后清楚地刻在桥身上或者立碑刻好注明。在桥的问题上我们的城市欠了不少账,现在,我们该换换城市经营的思路了。

  您还有哪些槽点,哪些建议,请拨打电话、发邮件和我们说一说,我们需要您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更需要您出谋划策,提出解决问题之道。

  联系电话:15252823517 18961373128

  通联邮箱:guohucheng110@163.com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820
收藏
分享